本页主题: 保加利亚民族史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保加利亚民族史

0
阿瓦尔的衰落与保加利亚人的兴起有直接关系。为了叙述明白,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保加利亚人的历史。 1p3z1_wrs  
;W )Y OT  
一、保加利亚人(保加尔人)的起源 ij`w} V  
#powub  
据大量拜占庭学者而言,保加利亚人的起源并不很明确。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来源。但是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保加尔人很可能原属于西伯利亚的突厥种族,原本为突厥族欧诺古尔(Onogurs)人的一个分支部落。他们是库特里格斯人(Kutrigurs)或乌提格尔人(Utigurs)的近亲部落。后来由于天气变冷,这些人一起迁徙到了东欧的亚速海一带,伏尔加河的名称就来源于保加尔人的栖息地——库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地区,但并未建立国家(据我自己考证草原帝国所说的国家是欧诺古尔人建立的,并不是保加利亚人建立的)。后来在匈人帝国崩溃以后,一部分匈人联合了保加利亚人建立了新的匈人国家,国王姓杜罗,即阿提拉的幼子埃尔纳克作了保加利亚人的王。 )gUR@V>e2  
 :A_@,Q  
公元500年左右,一部分保加利亚人作为斯拉夫人的奴隶迁徙到了多瑙河的中下游,在阿瓦尔人的指挥下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巴尔干领土。并在东哥特人衰败后正式成为了巴尔干半岛德的新客人,而另一批新客人则是斯拉夫人。由于他们不是自愿和阿瓦尔人联合而是被迫的,因此在635年还曾经一度独立过。(这时的匈人帝国已经彻底土崩瓦解,也就是吉本认为的那批被灭亡的保加利亚人) \A#41  
=_*Zn(>t`  
二、老大保加利亚王国 WM$ MPs  
?3`UbN:  
克拉夫特(Kovrat)是保加利亚历史上一个值得称颂的人物,他在635年击败了阿尔瓦人,并正式建立了“老大保加利亚”。他曾于619年与欧诺古尔人酋长奥尔加诺(Organa)一起拜访君士坦丁堡。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拜占庭皇帝伊拉克略一世(Herakleios I,610-641)还成为了他们的教父。自此以后,大量欧诺古尔人与拜占庭人结婚,并且往来密切。大量的金银珠宝、纺织品以及各种宗教礼仪都流到了欧诺古尔人手里,从此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拜占庭人认为:他们(欧诺古尔人)接受了洗礼,被重新赋予了生命,这可以改变和美化他们的教化,让他们彻底脱离那些野蛮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拜占庭人想要让他们来抵御北上阿瓦尔人的进攻,从而减小自己的压力。虽然公元601年阿瓦尔人的大部已经被拜占庭将军普里斯克斯干掉,但这些人仍旧是巴尔干北部地区的首要边患。 wh`"w7br  
Y=?3 js?O  
这些阿瓦尔人还在619年差点俘虏了伊拉克略一世。所以伊拉克略一世就想到策反欧诺古尔人在阿尔瓦人的内部分化他们。果然科夫拉特不负众望,在奥尔加诺死后他继位为酋长,经过了周密安排,在635年发动了反阿瓦尔人的起义,一举成功。为此,拜占庭还授予了他“罗马帝国的贵族” 的称号。自这以后,两国一直处于友好融洽的关系,在科拉夫特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没再发生大规模的侵袭。 Oc0a77@  
Xf]d. :  
三、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 ,.8KN<A2]'  
9MJG;+B~  
)T2Caqs2  
zV37$Hb  
但不幸的是在科拉夫特死后,哈扎尔人(Khazars)来到了这里,迅速灭亡了老大保加利亚,同时欧诺古尔人发生了分裂。科拉夫特的五个儿子各自为政:其一占领了亚速海及邻近区域,但不久后就被新来的哈扎尔人灭亡;其二率众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在此地建立国家,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其三也西迁,到达了意大利,后来逐渐融合在伦巴第人之中;其四东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融入突厥人或蒙古人部落中;其五就是留在本土的阿斯巴鲁赫(Asparuch,642-69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在十年内,这个部落迅速强大起来,他们征服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在670年左右形成了从多瑙河到黑海的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联盟。同年,建立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前身),建都瓦尔纳(Varna),后来迁都到普里斯科夫(Preslav)。拜占庭人不能允许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680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w IV,668-685)率领军队御驾亲征,企图把这个新兴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路舰队从黑海北上,另一路骑兵则从色雷斯直取多瑙河。但保加利亚人利用地形,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作用,声东击西,打击拜占庭的进攻。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四世突患头风,只得撤退,但却在度过多瑙河的途中被保加利亚人奇袭,损失惨重。因此,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不得不承认了这个国家的独立,并订立了和约,每年向阿斯巴鲁赫纳贡。拜占庭人对这个条约一致的说法都是“罗马人的耻辱”,因为拜占庭第一次把巴尔干的主权让渡给了蛮族,这开了一个恶略的先例,以后将会不断地出现这样的事情,直到拜占庭的灭亡。 ]L.O8  
q'F+OQb1  
这时的保加利亚王国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也就相当于今日的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国土的总合。普利斯卡(Puliska)成为首都,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阿斯巴鲁赫采用了民族怀柔政策。他把斯拉夫各部落迁移到了王国的西部和南部,以抵御阿瓦尔人与拜占庭人的进攻,并防止拜占庭的同化,这部分就是后来南斯拉夫各国的雏形;斯科拉文尼人则被迁移到东部,在黑海附近抵御拜占庭人的袭击。同时还把保加利亚人分散居住,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正是由于这些,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2=g WH  
Y;M|D'y+  
四、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 r.&Vw|*>  
!;v|'I  
BsDn5\ q  
阿斯巴鲁赫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汗国)以后,200年都没有再向南扩张,他们主要致力于与斯拉夫人的融合。斯拉夫人本来是被征服者,但是现在却开始扮演起了征服者的角色。斯拉夫人自从从公元300年左右的时候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就一直在拜占庭的影响下逐渐“拜占庭化”。他们抛弃了游牧生活,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每个民族自从定居后就会快速发展,斯拉夫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不过匈人与阿瓦尔人的进攻打断了他们的进程,让这些人又回到了部落联盟时代。但是他们的经济文化已经使这些民族中最高的了,所以他们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征服者,保加利亚人就属于这样一个民族。保加利亚人的上层贵族接受了斯拉夫人的“文明”礼仪,而下层人民则开始抛弃自己的“野蛮”习俗,向斯拉夫人靠拢。他们开始学习斯拉夫语言,因为这种语言通行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到处都走得通。最主要的则是保加利亚人向斯拉夫人学会了“耕种技术”,这就为保加利亚人的定居提供条件,并开始逐步演化为近现代保加利亚国家。“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 [ -K&R  
B)g[3gQ  
Hyl%mJ  
e2TiBTbQaF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17 | [楼 主]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Re:保加利亚马达腊骑士浮雕

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是在一场彻底失败中度过的。这这个蒸蒸日上的王国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让我们回头来再说一下拜占庭。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在这个时候仍旧是巴尔干半岛的主宰者,他们还继续占据着最好的地区。而且由于军区制的改革,让拜占庭在各方面实力都迅速提升。在与保加利亚人战争之前,君士坦斯二世一直在与新兴的阿拉伯国家战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而且在两线同时作战对拜占庭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君士坦斯只得放弃了巴尔干地区。其实这一地区在保加利亚人来到之前就已经被斯拉夫人占领了,但是保加利亚的建国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导致了巴尔干全面混乱时代的来临,而且也促生了南斯拉夫帝国的产生。在放弃了这一地区后,君士坦斯二世一心一意对付阿拉伯人,但是不论是阿拉伯人的骆驼兵,还是阿拉伯人的海上舰队拜占庭人都没有干掉,而且还以拜占庭人的大败而告终。后来由于阿拉伯人的内讧才险而逃脱彻底失败的厄运,并于659年与阿拉伯人订立了和约。当他腾出手来整理巴尔干秩序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无法收拾了。就索性对南部的斯拉夫人进行了清剿,俘虏了大量斯拉夫人让马其顿斯拉夫人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其实君士坦斯内心中一直想把帝国的首都再次迁到西方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君士坦斯的宗教政策的严厉以及用宗教问题迫害自己的兄弟让他四处树敌,甚至连百姓都不依附于他,所以使得他无法在君士坦丁堡立足。君士坦斯二世终究不是泽诺皇帝,他不可能把支离破碎的意大利教会再次统一起来。意大利人也已经习惯了被征服,原本的永恒概念已经永远消失了。拜占庭的领土就像是在伦巴第人的汪洋大海中的小岛,随时都会被攻占。意大利永远不会宁息。君士坦斯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顺道拜访了罗马这个从帝国开始以后几百年都没有罗马皇帝的首都,并且打算把首都迁往叙拉古。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用帝国的钱财来供养这个时刻都会被攻占的小岛,纯粹就是一笔诺大的负担。他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所以不久以后的668年,君士坦斯二世被杀死在自己的私人浴池中。继位的军事坦丁四世又在一次的面对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在君士坦斯二世为迁都把帝国闹得一团糟的时候,阿拉伯人的内讧已经平息,他们又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对拜占庭的进攻。这场战争一直打了十五年,也就是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四世进攻多瑙河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两国各有胜负,直到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腊火”才彻底打败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而且拜占庭“因此在东部和西部都享有长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胜利以后立刻进攻了保加利亚,但是却尝到了大败。因此只好承认了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在这以后,他又转向了基督教问题的解决上,他明白只有内部的安定才能让他夺回巴尔干与小亚细亚的领土。因此他主持召开了第六届基督教大公会议,缓和了与西部罗马教会的紧张关系。没过多久,公元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继位(Justinian II,685-695,705-711)。这个孩子的头脑并不聪明,而且也不会耍手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天赐的好运。他继位后阿拉伯人由于哈里发继承的问题又一次开始内讧,所以与拜占庭再次结好。亚美尼亚不再被进攻;塞浦路斯两国共管;最主要的是阿拉伯人每年还会给拜占庭进贡。东方的和平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让这位查士丁尼二世皇帝得到了有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688年至689年,他借口他父亲君士坦丁四世允诺的给保加利亚的年贡已经失去效力可以不再履行,想要挑起战争。并且进军打败了斯拉维尼亚人,斯拉维尼亚的领地是保加利亚的南疆,这次打击就是意味着对保加利亚的宣战,而保加利亚人也没能阻止其有效的防御,原因就是阿斯巴鲁赫的病入膏肓。690年,拜占庭军队彻底打败保加利亚军队,斯拉夫人的一部分附庸到了拜占庭一方,他们被迁到奥普希金军区和比塞尼亚省等地,同化在拜占庭人民中。而保加利亚也没敢于报复反击。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19 | 1 楼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五、特尔维尔时代 V^~:F  
(4-CF3D  
公元702年阿斯巴鲁赫去世,特尔维尔(Tervel,702-718)继承了保加利亚的汗位。在他在位期间,事情又发生了转变,保加利亚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与拜占庭重起战端。 fNB*o={r|  t ZB<on<.)  
公元695年,拜占庭发生内乱。查士丁尼被赶下台,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局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特尔维尔抓住了这次干涉拜占庭内政机会,接纳了逃亡中的查士丁尼,并答应帮助他夺回王位。公元705年,特尔维尔的保加利亚——斯拉夫军团攻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于保加利亚人的武器对于拜占庭来说相对落后很多,所以特尔维尔围城三天都没攻上城墙。查士丁尼用这三天的时间也一再向现任皇帝提比略二世(Tiberius,698-705)要求得到皇位。但他得到的却是嘲笑与讽刺。因此,他用了查士丁尼一世时攻占佛洛伦萨的方法,攻占了这座城市,那就是在晚上的时候派兵从饮水桥偷偷摸到城中,再里应外合。一切就这么简单,查士丁尼二世又恢复了皇位。而特尔维尔也劫掠了君士坦丁附近的村庄满载而归。查士丁尼为了酬报特尔维尔,特别赐封他为凯撒,并进入君士坦丁城内接受人民的欢呼。其实这时候的凯撒已经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那种皇帝称号了,只是一种没有实际权力的头衔,尽管它是仅次于皇帝的,也只能表示这是查士丁尼对特尔维尔的一种谢意而已。但这个称号足以说明拜占庭已经承认了保加利亚的合法性以及保加利亚与拜占庭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之下。但是特尔维尔对拜占庭的奢华与财富已经在头脑里产生了一种印象,为以后的再次南下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WFr</z5bA  
uvS)8-o&F  
查士丁尼二世天生就是一个残忍的皇帝。在他的第二次统治时期到处都是恐怖,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被割掉鼻子的原因,刚继位就在君士坦丁堡内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活动,而且他对外大肆进攻,只要失败就会严厉惩罚军队。因此他受到了军人兵变的惩罚,自己被杀,幼子提比略也没有幸免。而且他的头颅也被送到了罗马和拉文纳,给那些恨不得生啖其肉的人看。亚美尼亚人腓利皮克斯——巴尔达尼斯(Philippicus-Bardanes,711-713)继承了皇位,但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保加利亚人听到了查士丁尼二世被杀的消息,非常高兴。特尔维尔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口为好友报仇立刻挥师南下,进攻君士坦丁堡。他抢劫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地区,这些地区本来是为了君士坦丁堡中的富贵人家夏日避暑的,但这时却被保加利亚人彻底洗劫,大量战利品落到保加利亚人的腰包。拜占庭混乱多年,而南方的阿拉伯人又再次进攻,为了稳定后院巴尔干,因此于716年塞奥多西三世(Theodorius III,715-717)与特尔维尔订立和约,把色雷斯北部平原划归保加利亚所有。从此,保加利亚人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梦想开始实现,多瑙河防线大量富庶地区被保加利亚占领,另外特尔维尔还进行了通商,保加利亚渐渐成为商业文明超过拜占庭的国家。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20 | 2 楼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六、第二次保加利亚战争与第一保加利亚屠夫 >c}u>]D  
'/%H3A#L  
这是一段保加利亚的屈辱历史。经过了这些和平时代以后,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又进入了战争年代。拜占庭原本在两线作战,很难腾出手来消灭一个国家。但是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继位的问题又一次陷入了混乱中,这就给拜占庭消灭保加利亚带来了希望。公元756年,保加利亚汗王温内奇(Vinech,756-762)继位。他继续奉行以前的路线,要求拜占庭加倍进贡。但拜占庭由于军区制的改革与阿拉伯的混乱问题,使得自己恢复了元气。这个时候保加利亚问题成为了拜占庭的最重要问题,他们不会再求和了。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55)为了抵御保加利亚的进攻,一连修建了600多座城堡,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富庶馋涎的保加利亚人是不会被这些问题吓倒的,保加利亚人立刻组织了兵员进攻色雷斯地区,所过之处无不抢掠殆尽。当保加利亚人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他们再次望城兴叹,高高的城墙,严密的把守,也许这就是保加利亚人一直无法逾越的高墙。当然保加利亚人还是老习惯,劫掠了周围的乡村后就退兵了。这件事开启了保加利亚与拜占庭的再次敌对。并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保加利亚战争。 z([</D?  
p{dj~ &v  
从公元75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次战争。而真正的战争于公元762年终于爆发了。这时是保加利亚新王特勒茨(Teletz,762-765)继位,他一继位就开始准备对拜占庭发动进攻,同时保加利亚的贵族又十分支持这次战争,因此更助长了保加利亚汗王的士气。这一年,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迁移到了拜占庭的北部边疆。这些人一改以前民族迁徙的方法,不再随水草而居,而是直接随农田定居,从而牢牢的把握住了自己在迁移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并且随时可以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不满的情绪,这就是一把插入拜占庭心脏的尖刀。而保加利亚汗王此时又十分想得到拜占庭的肥沃土地,自然而然的就发动了大军,而且还联系拜占庭境内的保加利亚和斯拉夫人一同起义。对拜占庭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保加利亚人成功了,那么拜占庭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君士坦丁五世发动大军,从水陆两线进如保加利亚境内。水路由黑海进入保加利亚,陆路则由皇帝亲自率领从色雷斯和阿恰鲁斯向北行进。沿路虽然多次遇到保加利亚人的阻击,但是由于拜占庭与保加利亚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几乎每次都是保加利亚全军覆灭。保加利亚人只好在山区设置重兵,形成一道道防线,才延缓了拜占庭的推进。可是君士坦丁五世的战争经验相对来说还是强于保加利亚特勒茨王的,他绕过了这些布防线,直接进攻多瑙河畔的苏塞达瓦和诺瓦埃,在保加利亚人的背后开花,公元763年6月30日两军对垒,从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保加利亚军队大败,拜占庭军队全面瓦解了保加利亚人的进攻。这场战斗以拜占庭的全面胜利和保加利亚的全面失败告终。君士坦丁五世回到君士坦丁堡后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因为这场战争非比寻常,他拯救了整个拜占庭帝国,让帝国不至于灭亡,同时,他的统治也更加牢固了。而等待特勒茨则是一场政变,他最终死于内乱之中。 M rb)  
<QGXy=  
从此以后保加利亚陷入了四十年的内乱之中,而拜占庭人也从中渔利。今天分化瓦解,明天收买眼线,几乎每次的保加利亚人进攻都被拜占庭人预先得知,大量的保加利亚人被君士坦丁五世俘虏,在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上被处死。公元773年虽然保加利亚汗王特利里格(Telerig,772-777)曾发动了一次强烈的进攻,但却被自己人出卖,虽自己侥幸逃脱,但数万士兵被歼灭在色雷斯南部的利索色利亚,战俘也被君士坦丁五世在军事坦丁堡竞技场上全部处死。因此君士坦丁五世被人们冠以第一位“保加利亚屠夫”。保加利亚也由于这些年的过度用兵,已无法与拜占庭争锋,就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并签订了和约。尽管如此,但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成为了拜占庭的最大敌人。合约只是三十年的休战,三十年之后将会有一个保加利亚人把自己的长矛插到君士坦丁堡的城门之上。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20 | 3 楼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七、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前的欧洲形势(一) Nmh*EAJSy  
&PtJ$0%q  
时间的脚步渐渐走到了公元80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公元800年12月25日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教皇为查里大帝加冕,这件事造成的结果就是基督教开始分裂,欧洲东西部也开始分裂,从此以后欧洲的东西部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情呢?我们要从毁坏圣像运动开始讲起。 JOBhx)E  
jmW7)jT8:  
kB%JNMF{A  
(一)毁坏圣像运动 y1L,0 ]  
b5n'=doR/I  
毁坏圣像运动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拜占庭的将来的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它是8-9世纪拜占庭教俗集团发动的一场禁止人们崇拜偶像的运动。其实更明白地说这是一场夺权运动,也就是拜占庭君主夺取教会权利的运动。它的发起者是利奥三世(Leo III,717-741)在公元726年颁布的《禁止崇拜偶像法令》,结束则是公元843年米哈伊尔三世(Michael III,842-867)时的摄政皇后塞奥多拉(Theodora)搬部反对毁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 lsNd_7k  
|]*/R^1>2  
1.毁坏圣像运动的起因 ,UE83j8D^  
这场运动的起因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宗教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三方面,下面我们一一展开分析一下。 Pj% |\kbNs  
|#N&akC  
(1)宗教因素 Od)C&N=y  
这个因素是最主要也是最致命的因素。首先,因为拜占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三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汇合点,如果想要国家稳定就必须兼容并蓄各种宗教让他们的交流没有障碍,但是基督教的很多教义是无法让其它宗教的人接受的。如偶像的崇拜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其次,便是基督教的“净化”问题。拜占庭统治者认为,《圣经》中明确记载不可祭拜除了神之外的任何偶像,可是在拜占庭国内却到处都是祭拜各种偶像的人们。那些人认为正是由于他们祭拜偶像才会发生大瘟疫、发生大地震、发生阿拉伯人的入侵、发生保加利亚人的入侵等等。自然偶像的崇拜就成了众矢之的了。第三,则是基督教的“教义”这是的基督教已经完美的用”一神论”取代了“多神论”,而且“三位一体”的“救赎”神学也建立了起来。正由于如此教士们从此开始了迫害异教徒和不信者的活动。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只不过是这时才爆发出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_v]MsT-q  
\xoP)Ub>  
e\75:oQ  
(2)政治因素 ;i:d+!3XwC  
  E8&TO~"a]e  
这一点我认为其实可以归结成“皇帝个人因素”。我为什么这样说?主要是由于我发现利奥三世出生在叙利亚的日耳曼尼基亚,这里正好处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交汇处,伊斯兰教的教义深入人心,而伊斯兰就反对偶像崇拜,利奥在童年时代接受过大量这方面的教育,自然而然的会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会做基督教徒没做的而伊斯兰教徒会做的事情。在他的皇帝生涯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如圣像毁坏、编纂《法律手册》等,第一个毁坏圣像的法规是由723年阿拉伯哈里发叶奇德(Jezid,720-724)颁布的,主要内容与利奥的如出一辙。这是碰巧还是必然?另外的就是关于政教合一问题,明着说利奥是想把教权夺过来,其实更准确地说他是想政教合一!这样皇帝具有召开基督教会议的权利,也可以做教会问题的最后裁决,还能随意任免教会的教职人员。这不是政教合一,这又是什么?! , ++ `=o  
"g8M0[7e3  
(3)经济因素  %H"47ZFxAs  
这个因素并不是主要因素,我就顺便一带而过。运动初期教会拥有的世俗权利已经可以与贵族抗衡,有庞大的地产、丰厚的收入、大量的有志入教青年俨然就是一个独立国家。谁不眼红呢?再加上连年战争的消耗。干掉他就能增加国库一半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uY'HT|@:{  
|$_sX9\`?|  
2.毁坏圣像运动的过程 @U}1EC{A  
;,e2egC'  
这次运动的过程极为复杂,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奥三世统治时期(726-741);第二阶段是至787年伊琳尼病死结束;第三阶段是813年利奥五世(Leo V,813-820)到米哈伊尔三世统治时的《尼西亚法规》的颁布。 @Do= k  
jWfa;&Ra  
第一阶段即利奥三世统治时期,他平息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之后就开始致力于毁坏圣像事业,他以身作则,在刚发布完法令后就把皇宫门口的基督雕像拆除了。为这件事居然还引起了国内的起义。后来,他发现这样不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和理论基础作保证,因此就在730年制定并颁布了毁坏圣像的法规,从而在法律上有了依据。他知道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政教合一,所以一直在按照法规行事。由此而能让他的继位者做到政教合一这个目标。但是他的继任者好像对这个观点不有任何认识。从此走入了第二阶段。 u\JNr}bL  
P7/X|M z  
第二阶段已君士坦丁五世继位为开端,这是这次运动的高潮。他走出了父亲的圈子把毁坏圣像运动演变成了一场教会清洗运动。使用军队毁灭一切圣像艺术品,并把高级教职人员流放,教堂、修道院充公。大量的教士和圣像崇拜者逃跑并流亡国外,一部分到了阿拉伯,另一部分去了保加利亚,最多的则是到了意大利。罗马教皇接待了这些人,并给予他们帮助。教皇发现拜占庭已不再能保护自己,而且已经如此堕落,远水解不了近渴,索性找一个新的代理人吧,这就是查理大帝的加冕和西部罗马帝国的重建,拜占庭正在毁坏圣像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了新的历史。这一段我将在欧洲局势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而这时的拜占庭也由于毁坏圣像的问题造成了大分裂,君士坦丁六世的摄政皇后伊琳尼召开了尼西亚宗教会议,确定不再毁坏圣像,但是赞成和反对派各占一半,新的暴乱爆发了,伊琳尼被流放。第二阶段告一段落。 FaJ&GOM,  
  r]36z X v  
第三阶段则开始于利奥五世的继位。这个时候的毁坏圣像运动政策已经非常缓和,虽然出现了一些迫害教士的行为,但已经不如以前那样残酷。终于黄侯赛奥多拉颁布了禁止毁坏圣像的规定,这场社会动荡才最终结束。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21 | 4 楼
腓特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二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老挝人民军中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3678
爱心: 3013 点
金钱: 37271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01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21-05-22

 

3.毁坏圣像运动的影响 k$^`{6l  
]OzUGXxo~  
这场旷日持久的运动造成的结果是空前的。我们仍然从宗教、政治、经济三方面入手。 pyvSwD5t  
12LL48bi  
(1)宗教影响  czd~8WgOa  
A^<iL  
这次打击最大的就是宗教方面。因为多年的毁坏圣像运动,基督教已经彻底败于皇权手中。在拜占庭后面的600年间再也没有成为一支堪与皇权抗衡的力量。大量地产被充公,以及修士修女大量还俗,让基督教派系无力重整河山。再加上圣像与教堂壁画的大量破坏,人们不再注重于神的艺术,而是开始注重身边的世俗艺术,连皇帝的画像在不远的将来也出现在了教堂的壁画中。从此拜占庭走上了人本主义道路。一直到土耳其灭亡为止,拜占庭都非常富强。而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人又把这些东西带到了西欧,促生了西欧的近代发展 rw #$lP  
HHsmLo c4  
(2)政治影响 U4B( #2'  
借着这次毁坏圣像活动,拜占庭皇帝清洗了大量敌对势力。利奥的家族来自于叙利亚,并不属于根正苗红的拜占庭人,自然会有许多敌对的人人为他们当皇帝不合适。最主要的还是西部的势力,皇帝所代表的东部势力要想打败西部势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通过这样一次清洗活动,皇帝不仅得到了大量的教会财产,还借机镇压和流放了希腊和巴尔干的西部主要贵族,为自己的稳坐皇位打下了基础。并且开始接受东方的“皇帝崇拜”。在军事上则得到了大量的青壮年兵员,本来在运动之前教会吸收了全拜占庭2%的人口,但现在这2%的人口已经重新归于皇帝这边,不能不说为将来的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从此以后“拜占庭不是为了生存而战,而是开始扩张。” M =r)I~  
~e@z;]CiY  
(3)经济影响 Ph> %7M%  
[cp+i^f  
经过这次运动以后,教会不再膨胀,人员流失减少,经济开始蒸蒸日上。原来依附于教会的农民重新开始了小农经济的,国家对于教会实行了重税。再加上军区制的迅速发展,国家在占原来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得到了比以前多二分之一的税收。大量公益事业得以实行,国家也有了常备军的保证。 $L;7 XpJ7o=?W3  
V~5jfcd  
IO-Ow!  
4.结语 [ibu/ W$  
这次毁坏圣像运动队拜占庭的宗教、社会、经济、军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此以后,新的教会与皇权关系正式确立。拜占庭开始了东方化的过程,并最终造就了一种介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G'A R`"F  
sON|w86B  
八、第三次保加利亚战争前的欧洲局势(二) XOS[No~  
=C.$ UX  
(一)法兰克人的起源 g}',(tPMZ  
<UQbt N-B\  
  '."ed%=MC  
这次让我们来说说西欧的情况。自从吸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处于各日耳曼民族的掌握之下。他们建立了若干个国家,并相互征伐,高的混乱不堪。但这不会太长久,已经有人开始要整理这个混乱的地方了。 "#\ ;H$+  
'Qe;vZ31K  
法兰克人在日耳曼人之中属于进入文明时代比较晚的一个民族,再加上他们天生不好迁徙,所以一直在易北河下游地区没有向西迁移。直到公元406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迁徙。我们所知的法兰克历史是从滨河法兰克人和滨海法兰克人开始的。这些人经常和当时高卢境内的西哥特人、伯艮第人、汉斯人、阿拉沃人、汪达尔人一起对西罗马进行军事活动。一直到451年,一个自称叫做墨洛温的滨海法兰克部族首领带领着高卢的人民一起打碎了匈人西进的步伐,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兰克国家。他们打败了西哥特王国,正式建立了法兰克的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虽然表面上他们建立了王朝,其实从王朝内部来说一直是杂乱无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L'Jt2X   kPLxEwl  
1.自从克洛维死后,王朝就一直处于分裂之中。可能是由于日耳曼人的习俗的问题,总而言之他的四个儿子平分了王国,然后就开始了互相征伐。 /I0%Z+`=  
:6\qpex  
2.法兰克的国王无法驾驭贵族。在法兰克人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王室要把自己的地产或战利品赠送给有功的大臣和贵族。但赏赐之后就不能收回。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王室的土地越来越小,贵族大臣们越来越强。一直发展到后来由宫相把持朝政,国王没有实权而变成了“懒王”。 F@)wi0  ]?[fsdAQW  
但就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两大势力的扩张:一是墨洛温王朝的宫相,二是罗马的教皇。 @I!0-OjL  
)Z9>$V$j  
d-dEQKI?;  
(二)意大利的分裂 }9fTF:P  
dlTt _.  
宫相的崛起我们已经探讨过了,下面我们说一下罗马教皇。  )P|),S,;Z  
"LTad`]<Ro  
自从西罗马灭亡后,东哥特人主宰了意大利的历史。他们一直在向着西哥特或法兰克的那种国家变形,如果成功的话就会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变成一种以拉丁成分为主导的新国家,并能出现像现在法国、德国、西班牙似的国家。但是拜占庭的干预则把这种变化强行的中断了,而且还造就了意大利1300年的分裂。在很短的时间内,拜占庭军队就因为兵力不足撤退到了南方,而一个名叫伦巴第的长胡须民族进入了意大利的北方地区,开始了200年的统治。拜占庭的领地在意大利日渐缩小,到公元8世纪中叶的时候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块领地,就好像是在伦巴第海洋中的小岛,他们连自守的能力都很差,因此造成了意大利地区混乱的加剧。在这种聊以自守的情况下,各地只想着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论是世俗权利还是军事权利,都是这些海洋中的小岛所追求的。 .0]<k,JZZ  
~IN>3\j  
这些小岛中较大的一些如:威尼斯、罗马大公国、那不勒斯大公国等都因为得不到拜占庭的援助,就值得自己另谋出路,因此造就了地方自治超过中央集权的问题。现在不论是在罗马还是在拉文纳教会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因就是这些意大利人发觉自己已经得不到帝国的保护了,就只能去求神的保护,这就是教会壮大的原因。 `+Q%oj#FF  
65Yv4pNL  
当人们都涌向教会的时候,教皇就会要求更多的权利来做自己的后盾支持。在这种无政府的情况下教皇格里高利(Gregory I,“The Great”,590-604)开了先例。他开始干预意大利的世俗事务,并利用教会的管理方式,让各级主教来处理教会和地方上的事务,还把教会财产用于拯救罗马人民,形成了一种非政府的政府。正由于如此,教皇开始于拜占庭皇帝出现不和,如“基督一志论”这个问题就造成了战斗,但是意大利地区的人民反而支持教皇反对拜占庭皇帝的统治。等到几十年后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当拜占庭想要把在自己国家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毁坏圣像运动”带到意大利的时候居然碰到的全部都是敌人,大家都仇恨拜占庭的统治而拥护教皇的领导。教皇格里高利二世(Gregory II,715-731)一呼百应,大家一起抵制,军队也加以反抗。所以自始至终拜占庭皇帝也没有让这个运动在意大利贯彻下去。现在的罗马大公国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教皇国”。20年后,教皇的势力更增强了,在教皇的心目中,世俗君主已经和教会领袖成为了同一个头衔,而且拜占庭也已经不那么可怕,那边正在自己其内讧,根本没时间过来到这里。现在,教皇唯一要对付的只有伦巴第人,只要把他们消灭意大利就可以自治,教皇就可以代表神做人间的领袖,让意大利真正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帝国。他认为可以让意大利之外的权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自己还可以坐得渔翁之利。教皇曾经先找了墨洛温王朝的宫相铁锤查理(Charles Martel,715-741),但是铁锤查里好像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兴趣,这件事看来只能落到查理的继承人——加洛林王朝的身上了。

飄揚的旗幟 嘹亮的號角 戰鬥的行列是他快樂的家
一心一意 熱愛著祖國 更把生命獻給了她
道不完 南征北討的故事 數不盡 一身光榮的瘡疤
哪怕白了少年頭 報國的心意就像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顶端 Posted: 2007-12-14 01:23 | 5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Total 0.027148(s) query 6, Time now is:06-29 09:12,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