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莫斯科保卫战前后真实的天气状况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镰锤星
共产主义理论研究版版主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5
发帖: 2208
爱心: 1269 点
金钱: 22493 卢布
好评度: 3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424(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9
最后登录:2017-01-20

 莫斯科保卫战前后真实的天气状况

0
      西方历史学家推卸责任的本领人所共知,在谈到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也不例外。西方著作里对莫斯科保卫战常常是这样描述的:德军长驱直入,俄国人溃不成军。然而,天公不作美,秋雨连绵,俄国人又不修路。所有的土路都变成了烂泥塘,德军无法前进,才给了布尔什维克喘息的机会。霜冻后路面情况改善还没有几天,严寒又至——“11月27日,两小时内气温骤降20度,一下子跌到-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于是,在这种老天爷捣乱、八辈子倒霉的情况下,昔日战无不胜的德国军队才不得不暂时退却…… <oSx'_dc  
      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 E `V?Io  
      首先看看泥泞。秋雨是从10月中旬,两军在莫扎伊斯克防线全面展开激战之后开始的。到11月初,气温就开始大幅下降,莫斯科州各地普遍降雪,道路和田野基本上可以通行。到了11月中旬后,也就是德军第二次总攻期间,莫斯科地区气温一直在摄氏-11度到-1度间徘徊,在这样的气温下,根本不会有什么泥泞的(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说:“在德军11月总攻期间,莫斯科方向上的气温在华氏13-20度之间,众所周知,这样的情况下是没有泥泞的。”前德军第4集团军参谋长根舍·布鲁门提特也说“11月中旬,泥泞期结束了,道路开始封冻。”)。也就是说,德国人所谓的无法克服的泥泞,至多也就是在10月中到11月初,持续了2-3周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前,德国人做甚去了,在这段时间后,德国人又干啥去了? t@iw&> 8z  
      德国人在维亚兹马方向上突破红军防线的时间是10月2日。5日,红军飞行员发现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化纵队在向尤赫诺夫方向急进,而从尤赫诺夫到莫斯科间几无红军正规部队布防。事实上,从10月6日一直到12日,在莫扎伊斯克一线布防的苏联全部武装力量仅有波多里斯克步兵学校和炮兵学校的学生、第十七坦克旅和一些当地民警与后勤部队。在这段时间里,既无泥泞,也没严寒,甚至没有红军的阻拦,而德军却在尤赫诺夫停滞不前达一周之久!为什么?因为在包围圈里的红军官兵并未弃械投降,而以着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与敌疏死搏斗。其牵制住德第4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群共28个师,为朱可夫在莫扎伊斯克防线重整防御赢得宝贵的时间。到10月13日,德军得以重新前进的时候,在其面前的已不再只是些军校生,而是新建的西方面军第五、第十六、第四十三和第四十九集团军共9万人的部队和一条做好战斗准备的坚固防线。只是在德军在莫扎伊斯克防线碰了好几天的壁,红军在朱可夫大将的指挥下成功的一面阻滞敌人的进攻一面且战且退之后,泥泞季节才开始的。 E5Ls/H K  
      泥泞期结束之后,严寒并未马上跟着到来,接下来的是一段长达20天左右的良好天气。最低气温在摄氏-1到-11度之间,既没有泥泞也没有严寒,正是德军进攻的大好时节,事实上,德军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发起了对莫斯科的第二次总攻。虽然老天爷帮忙,但德军在红军的坚强防御下仍寸步难行。在20多天的时间里,尽管伤亡155000余人,德军在南北两个主攻方向上都只推进几十公里。在古德里安的猛攻下,图拉与莫斯科的联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但德军始终没能拿下这座英雄的城市。正是在这段天气晴好的时间里,德突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而红军则得以转守为攻。 O(:/ &`)  
      事实上,即使是在那段泥泞期内,德军也没吃多少天气的亏。当然,泥泞给德国人的后勤输送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同时也限制了德军在旷野里的机动能力,使得德军只能沿各条公路发起进攻。这就使得朱可夫可以将有限的兵力集中部属在几条主要的交通线上,而不必太过担心遭到敌人的侧翼迂回,这对当时正处于青黄不接状态的红军来说,确实是有些好处的。但是,红军的后勤车队这个时候一样是在泥泞中挣扎。表面上看起来,红军的补给线要比德军短得多,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德军的后勤基地已前出到斯摩棱斯克,而红军由于主力已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被合围,故绝大部分增援部队和物资装备都只能从大后方或别的战线运来。譬如第三一六步兵师来自中亚,而别洛夫的第二骑兵军则调自西南方向。泥泞迫使这些部队和装备只能通过不断被轰炸着的铁路线运输,而在下车后,向作战地域行进时又遇到缺乏足够的公路网的困难。要知道,虽然T-34的履带比德国坦克的要宽,因而更利于在泥泞中行动,但当时德军中型履带车辆的比例却大大高于红军。加上当时苏联尚未建成绵密的公路网,使红军运输极为困难,不得不主要依靠畜力,且因战前缺乏准备,畜力也很不足,直到12月24日,首批组建的76个畜力运输营(每营250辆两匹马拉的马车)才全部分配给各方面军。这一切给红军造成很大困难,加里宁方面军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和近卫第一步兵军就因后勤不济而遭很大损失。除了后勤之外,莫斯科城外的国防工事也几乎全是妇女和老人在绵绵秋雨中构筑出来的。当这些妇女和老人在泥水中挖着防坦克壕的时候,德国大兵还好意思抱怨泥巴粘住了自己的靴子?!可见,秋雨并未特别青睐红军,且因红军需要运输的人员物资比德国人多得多(原先损失太大),可能所受到的影响还要更大些。 `3z6y& dmx  
      至于所谓的“严寒”,就更是一个弥天大谎了。 ]?NiY:v  
    为了揭穿这个骗局,我们不妨再来重温一下西方的标准说法:“11月27日,两小时内气温骤降20度,一下子跌到-40摄氏度。于是……”与真实的气温记录做个比较,不难发现,这种说法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最低温度是摄氏-30度,而不是-40度,降温时间是2天,而不是2小时。这个还属于技术错误,也就罢了。关键在于第二个错误上,他把降温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由12月4日提前到了11月27日。这一周之差,涵义就大为不同了。德军攻势是在11月底达到极限并开始衰竭的。11月30日,朱可夫向最高统帅部汇报了反攻方案。加里宁方面军于12月5日转入反攻,西方面军于12月6日转入反攻。也就是说,实际情况是:德军的攻势在天气还很好的时候就已衰竭了,而严寒则是在红军发起反攻的前夜开始的。当严寒降临,气温降至近摄氏-30度时,在旷野中冒风雪冲锋的是红军,而待在相对暖和的战壕和掩蔽部里防御的才是德军!寒冷对谁影响更大些不言而喻。只是由于红军高层的英明指挥,红军的顽强精神和较好的御寒准备,红军反攻才得以大胜。 tg9{(_ t/W  
      西方历史学家通过把时间改了一个星期,就将严寒的作用正好掉了个个,形成了德军攻势因严寒而被迫停止,红军乘机反攻的假相。其用心可谓良苦啊!总的来说,1941年秋冬,莫斯科附近的气候条件并未发生对德军不利的异常变化,与往年相比,甚至可能还偏向于对德军有利(如泥泞期较短,红军反攻前夜突然降温等等)。我并不否认,由于双方的准备不同,红军比德军更能适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作战,而此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战役进程也产生了影响。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他应该了解战区正常的气候特征,并相应准备。在气候发生异变的情况下,可以说是运气不好,天公不作美。但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失败就只能怨自己!难道希特勒以为地球会因他停转永不入冬了? Zq:c2/\c}  
      事实上,即使希特勒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他的命运也未必就会更好些。斯大林所以误断德国不会在1941年对苏宣战的原因之一是希特勒并未准备冬季作战。战前,通过对德军擦枪布和德国羊毛市场价格的研究,红军情报部得出结论:德军既无足够冬装,也没防冻擦枪油,但其却错误推论德军不会马上发起进攻。若希特勒提前做好冬季作战准备的话,苏联就可预知德国即将入侵。而闪电战又恐难奏效。 $J0o%9K   
      西方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冷战”。冷战不仅仅是军事,政治上的比拼,更是思想文化上的较量。德军真的天下无敌吗?事实上二战后许多德军将领歪曲了历史,将一些自己的失误推到纳粹的头头脑脑们身上,反正他们已恶名召著了,把责任推给他们也没关系,这样做可给自己洗刷罪过,就算有人知道真相,又有谁会去澄清啊!大家应该知道希特勒同手下将领不和,老是与其大吵,还时加羞辱。这些德军将领会在纳粹覆亡后说他好话吗。
顶端 Posted: 2007-11-23 22:53 | [楼 主]
红军哥萨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1496
爱心: 1081 点
金钱: 35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89(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1
最后登录:2019-12-24

 

德军的优秀、苏联红军的英勇以及寒冬对于卫国战争的推动作用都是事实,都不能被忽略。
顿河哥萨克的军刀,永远捍卫红色的理想!
顶端 Posted: 2007-11-23 23:27 | 1 楼
ddvgek
级别: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中校


精华: 0
发帖: 643
爱心: 544 点
金钱: 3455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57(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4
最后登录:2016-05-31

 

西方人是想告诉大家:苏军当年不过是老天在家门口帮忙。 )b,FE}YX  
Cm-dos  
这应该与盛极一时的恐苏有关系

顶端 Posted: 2007-11-24 19:17 | 2 楼
红袍契卡
级别: 民德国家人民军上校


精华: 0
发帖: 715
爱心: 713 点
金钱: 269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273(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5
最后登录:2013-07-08

 

西方的大降温派和小降温派直到现在还在争论
顶端 Posted: 2007-11-24 19:36 | 3 楼
摩拉维亚
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
近卫军证章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二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二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大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6327
爱心: 3631 点
金钱: 476562 卢布
好评度: 2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2451(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6
最后登录:2022-08-18

 

俄罗斯严寒的气候向来是抵抗敌人的法宝

顶端 Posted: 2007-11-24 21:26 | 4 楼
莫斯卡连科
全苏陆海空军志愿支援协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中将
级别: 高级指挥员


精华: 1
发帖: 2303
爱心: 1286 点
金钱: 27121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5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30
最后登录:2020-06-25

 

苏军在苏芬战争时期就吃过忽视严寒的亏,还是比较重视防寒的,而且苏军在本土作战,补充也比德军容易。
  军歌多嘹亮,红旗在飘扬,从波罗地海到那太平洋,这就是我们伟大苏维埃,荣光射万丈,照耀地球上。同志们齐步,勇敢向前进,捍卫着真理,勇敢去战斗,要让列宁旗帜高高升起,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
领袖所缔造,人民来建设,在那十月的烽火中诞生,这就是我们伟大苏维埃,团结于一心,坚定如钢铁。同志们齐步,勇敢向前进,捍卫着真理,勇敢去战斗,要让列宁旗帜高高升起,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乌拉—乌拉!!!

顶端 Posted: 2007-11-24 21:29 | 5 楼
红军哥萨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1496
爱心: 1081 点
金钱: 35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89(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01
最后登录:2019-12-24

 

而且苏联人多得让德国人心慌~
顿河哥萨克的军刀,永远捍卫红色的理想!
顶端 Posted: 2007-11-24 21:53 | 6 楼
红袍契卡
级别: 民德国家人民军上校


精华: 0
发帖: 715
爱心: 713 点
金钱: 269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273(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5
最后登录:2013-07-08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德军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后勤补给工作
顶端 Posted: 2007-11-25 13:15 | 7 楼
摩拉维亚
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
近卫军证章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二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二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大将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4
发帖: 6327
爱心: 3631 点
金钱: 476562 卢布
好评度: 2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2451(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6
最后登录:2022-08-18

 

Quote:
引用第7楼红袍契卡于2007-11-25 13:15发表的  : IOl0=+p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德军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后勤补给工作
]Y f8  
德军当时是计划在冬天到来之前灭掉苏联,所以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

顶端 Posted: 2007-11-25 14:02 | 8 楼
ddvgek
级别: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中校


精华: 0
发帖: 643
爱心: 544 点
金钱: 3455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57(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4
最后登录:2016-05-31

 

初步的计划是达到了,不过苏联动员力量很厉害

顶端 Posted: 2007-11-25 14:43 | 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7269(s) query 6, Time now is:06-27 17:46,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