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托洛茨基简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镰锤星
共产主义理论研究版版主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5
发帖: 2208
爱心: 1269 点
金钱: 22493 卢布
好评度: 3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424(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9
最后登录:2017-01-20

 托洛茨基简介

0
  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托洛茨基)(一八七九—一九四○):俄国与国际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争议也是备受污蔑的左翼反对派领袖,他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第三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三国际前三次代表大会的宣言执笔人)。在一九○五年俄国革命中被工人群众推举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而当时布尔什维克多数干部却还在讨论是否支持苏维埃,这些干部后遭到赶回俄国的列宁痛击)。一九一七年革命托洛茨基率领“区联派”与列宁派联合,并再被工人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对十月革命这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托洛茨基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后为托洛茨基死敌的斯大林,当时作为革命组织领导者之一却写道:“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后,当反托成为政治需要时,此类评价都从斯大林文章中删掉了。)甚至连后来狂热的斯大林派雅克·沙杜尔,当时却也写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苏汉诺夫《革命札记》第六卷第七十六页。)不仅在起义中,而且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捍卫、巩固方面和国际共产主义革命方面,托洛茨基也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外交官、苏联国际革命政策的负责人、苏联红军之父和共产国际缔造者)。革命后若干年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并挂在一起;十月革命后到列宁病逝前,布尔什维克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结束均高呼口号:“我们的领袖列宁和托洛茨基万岁!”在欧美共运中托洛茨基的威望非常高。 'v'=t<wgl  
iE=:}"pI"  
领导才能 :dj=kuUTbu  
  后人常以为托洛茨基只是一个知识分子文人,实际上他文武双全、谙熟军事指挥艺术并且亲临战场。正是他作为十月革命的最高军事领袖(在十月革命期间他与士兵一起在战壕里作战),并在一九一八年缔造并指挥苏联红军,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列宁曾对高尔基说:除了托洛茨基,谁还能给我这么快造成一支上百万人的强大军队?)。国内战争中,他甚至坐着装甲列车,冒着枪林弹雨亲赴沙场指挥作战,几被炸死;当反革命军队进攻彼得堡时,彼得堡时任领导人季诺维也夫吓得半死,托洛茨基却从容不迫指挥作战。托洛茨基又是一位高明的外交家,他曾强硬地要求英国政府释放因反战宣传而囚禁英国的俄国流亡革命者,否则不许英国公民离俄,连英国政府方面都觉得此举无懈可击;他还把居高临下的法国到访者当场轰出办公室(革命前法国一直是俄国的头号债主和政治操纵者),却彬彬有礼地欢迎前来缓和冲突的法国大使;而在十月革命前夕,他对工人代表议会质询的答复既保守了即将起义的军事秘密,又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同时严格遵循现代民主与公开原则,这些政治答复被波兰人多伊彻誉为“外交辞令的杰作”(伊·多伊彻的托氏传记《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第九章第三三五页,第十一章第三九○页)。托洛茨基在国民经济管理与研究工作中颇有创造: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首倡者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先行者。一九二八年斯大林迟迟开始的计划经济实验,是对一九二三年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经济纲领的拙劣剽窃和粗暴翻版。因为统治者政策的迟到,使得新经济政策到一九二八年已产生了一个威胁政权生存的农村资产阶级,而苏俄工人阶级国家不得不强力解决——而且是不得不借助已蜕化为官僚集团的强力来解决冲突——结果导致了一九二九年到三十年代初的大饥荒和对农民的大量冤枉错杀。 V( SRw  
Qvhz$W[P>  
文学才能 gaxxB]8  
  另外,他还对文学理论有很高的造诣,其著作《文学与革命》甚至影响了整整一代国际左翼知识分子(包括中国的鲁迅、王实味等人)。他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留下了百余卷《托洛茨基全集》,其生动而真诚的自传和大量私人日记、信件,给人留下了研究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宝贵财富,更是追求社会进步与解放的历史道路上的重要知识库之一。 %][6TZ}  
P~7p~ke  
早年活动 "|W``&pM  
  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托洛茨基生于乌克兰赫尔松县一个犹太富农家庭。原姓布隆施泰因。一八九六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一八九七年参加建立南俄工人协会,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一八九八年,因在尼古拉也夫组织工人团体而被流放西伯利亚。一九○二年秋以署名“托洛茨基”的假护照逃到伦敦,参加弗·伊·列宁、格·瓦·普列汉诺夫等人主编的《火星报》的工作。一度热烈拥护列宁的主张,曾被人安上绰号“列宁的棍子”。一九○三年在党的二大上却激烈反对列宁的“雅各宾主义”,倾向于马尔托夫等人(后者开始被称为“孟什维克”),也与当时罗莎·卢森堡(激烈抨击列宁“独裁的组织方法”)的观点一致(参见卢森堡《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九○四年七月)。一九○四年九月脱离孟什维克,长期游移于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之间。俄国一九○五年革命期间从芬兰回国,十二月被推举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经历了短促却异常激烈的革命高潮,不久被捕。一九○六年在彼得堡狱中写了《总结与展望》,提出他一生活动的理论基础——不断革命论,即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国际革命的不断性,认为俄国的民主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阶级通过建立起自己的阶级专政来领导完成,并由此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还率先预言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很可能将从俄国革命开始。一九○六年十二月被判终身流放西伯利亚。次年二月在押解流放地途中逃脱流亡国外。一九一二年组织“八月联盟”,反对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内部出现的错误倾向。一九一二—一九一三年曾作为一家自由派报纸的记者奔赴巴尔干半岛采访,托洛茨基成功地扮演了一名精力充沛、独立敏锐的新闻记者、报人和分析出色的史学家,“他写的所有巴尔干通讯……都具有新闻写作的宏伟风格,体现出革命前俄国的激进自由派报纸的特点……至今还是一九一四年前巴尔干编年史的无价之宝”(伊·多伊彻的托氏传记《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第七章第二二四页)。在一九○三年特别是一九○五年革命之后长期鼓吹布派与孟派之间的统一,并强调自己的“非派别性”。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战爆发后,托洛茨基先在欧洲后赴美国,坚持国际主义,主张革命,反对战争。但他既不愿公开接受“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列宁派口号,也反对第二国际各党支持各自所在国战争的沙文主义右翼势力,仍在布派与孟派之间斡旋。 i4r8146D[  
&Y|AX2KUC  
革命功臣 H|/U0;s  
  一九一七年俄国二月革命还在爆发时,托洛茨基就采取了最激进的不断革命立场(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张把革命推向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匆忙启程由美国辗转回国参加革命,途中遭英国非法逮捕并关押在加拿大的集中营里,后遭(在苏维埃的巨大压力下)俄国临时政府的强烈抗议而获释。五月十七日返抵彼得格勒,当即发表演说鼓吹将革命立即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即刻被推为彼得格拉苏维埃执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布尔什维克内部长期对革命阶段论(先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完成民主革命、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不断革命论的关系混淆不清,列宁也一度宣扬革命阶段论,导致二月革命后当列宁从瑞士回国后鼓吹立即把革命推向社会主义革命时(几与托洛茨基同时),布尔什维克干部纷纷反对(甚至像诺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资深老革命家也起来反对),当时许多人指责列宁犯了“托洛茨基主义”错误(参见历史文献《一九一七年列宁派三月会议发言记录》)。很多史学家都不愿承认的一点是,十月革命实为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对不断革命论的一次规模巨大并获得成功的共同实践。七月事变中,列宁和季诺维也夫躲了起来,托洛茨基却与其妹夫加米涅夫束手就擒(他天真而真诚地认为躲起来会更糟,托洛茨基甚至提醒通缉了列宁却没通缉他的临时政府注意他与列宁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提醒临时政府把他逮捕起来!),结果被俄国临时政府逮捕。同时他也因这一戏剧性的天真冒险在工人群众中赢得了巨大声望(当然,后来一九一九年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的被暗杀证明列宁更有先见之明)。同年七月托洛茨基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为党中央委员。为抵抗科尔尼洛夫保皇军对临时政府的宣战(因为有产者越发不满于温和派的两面讨好),九月初代表革命工人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包括托洛茨基被怯懦的临时政府释放(因为临时政府实际上毫无社会实力基础),挫败科尔尼洛夫叛变却使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成为布尔什维克首次赢得苏维埃多数票的象征。十月被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协助列宁准备并全权负责指挥十月武装起义(列宁的地位在于凝聚出一支强大的干部组织队伍及其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一九一八年一月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提出“不战不和”主张,作为多数派反对列宁的意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月,被免去外交人民委员一职。最后和约以微弱多数票(仅多一票)得以通过,而托洛茨基当时投了弃权票并保留己见,但他的中立等于帮了列宁,而后来的历史证明列宁是对的(参见刘平梅《布列斯特和约问题的争论》)。托洛茨基后被任命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他缔造了红军并任总司令。九月改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一九一八—一九二○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在建设红军和战略战役指挥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NJ$c0CNy  
j`ybzG^  
组织反对派和第四国际 D}A>`6W<  
  一九二○年十一—十二月他撰文主张改革工会,加剧了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一九二三年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人结成私党,代表新兴官僚阶层的利益,篡夺了苏共领导权,特别反对托洛茨基。一九二三年,随着德国革命的失败,托洛茨基牵头的四十多名老布尔什维克联名发表“新方针”,提出振兴革命的新纲领,包括遏止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扩大工人阶级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但遭到斯大林等当权派打压。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列宁逝世,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三头执政,合谋排挤托洛茨基。斯大林在一九二四年提出著名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这是对第二国际右翼伯恩施坦有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修正,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斯大林主义路线。斯大林派从其观点反而攻击所谓“托洛茨基主义”,将早已被许多人淡忘的列宁与托洛茨基的旧分歧提出来,指责“托洛茨基主义”违背了“列宁主义”(列宁在逝世前曾对著名革命家越飞说,一九○六年托洛茨基那本不断革命论是正确的。托洛茨基过去的著作直到一九一七年革命后才有机会广泛传播。列宁还曾忧心忡忡地对人说,我担心有人会利用我和托洛茨基过去的旧分歧搬弄是非;列宁生前把斗争矛头直指斯大林,并在病榻上多次要求托洛茨基代表他反对斯大林等人,参见丹尼尔斯《革命的良心——苏联反对派》)。一九二五年一月,斯大林派支配的俄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关于托洛茨基言论的决议》,批评他“企图用托洛茨基主义来偷换列宁主义”;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决定解除托洛茨基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一九二五年一月被迫辞军事人民委员之职。改任电气技术发展局局长兼工业和技术委员会主席。从此斯大林修正主义通过种种合法与非法手段逐步篡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权。五月,托洛茨基出任租让委员会主席,后任电力技术管理局局长和工业科学技术院院长。同年的联共(布)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名代表大会发言结束时按照惯例呼号:“我们的领袖季诺维也夫和……对不起!”回头看了看政治局诸位成员,“也许是加米涅夫,万岁!”全场哄堂大笑,季诺维也夫抚掌狂笑,斯大林笑得喘不上气来,托洛茨基也为之莞尔,加米涅夫却一脸肃穆,丝毫笑不出来。 p 28=l5y+  
  一九二六年四—五月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结成,围绕工业化道路和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批判斯大林的反动观点。一九二七年八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通过决定,解除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职务。一九二七年,托洛茨基因坚决反对斯大林修正主义对中国大革命的瞎指挥而被开除出党。一九二八年被流放到阿拉木图。一九二九年二月十二日被逐出国,抵土耳其。一九三二年被取消苏联国籍。 bx=9XZ9g  
  在斯托斗争中,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严重低估了官僚化倾向,错失斗争良机(一九二五年前左翼反对派中有人提出武装推翻斯大林集团,将其禁闭,但遭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当时甚至私下说要把斯大林送上绞架。托洛茨基当时宁愿把斯大林当作同志、将斗争控制在党内,直到一九二八年共产国际六大问题才得以公开)。更要命的是,当时论战双方都把列宁当作最高权威抬出时,托洛茨基等人却坚决反对公布列宁遗嘱(即列宁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信上对托洛茨基的评价非常高,却公开说斯大林“粗暴”,建议把他从总书记位置上调开)。另一个重大的主观原因是当时俄国革命者早已出现了分化(居于中央领导地位的革命者与基层的革命工作者甚至从一九二○年就开始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话说不到一起,对问题的敏锐性也有很大不同,致使左翼反对派不能在同一个时期里聚集起足够的力量。从客观方面看,国际工人阶级的革命情绪低落(自一九二三年德国革命失败后),还有三年内战和反帝国主义干涉战争造成最优秀的一批革命者和革命工人死伤并脱离大工业以及俄国工人从新经济政策中得到的初步实惠,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左翼反对派的政治基础。但反对派在斗争的主观方面的失利无疑是其失败的更直接原因。 1i:Q %E F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日,希特勒在德国登台。第三国际不顾托洛茨基自一九三○年以来不断的警告,作为苏联特权官僚层的附庸,第三国际早已丧失革命指挥能力,它必然大大低估纳粹党的危险性,同时拒绝与社会民主党建立统一战线以对抗纳粹,终使德国工人阶级组织被毫无抵抗地粉碎,并使法西斯势力横行十余年。七月十三日托洛茨基离土赴法,二十四日抵达。 Nkg^;-CV0  
  托洛茨基错过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的斗争良机而使左翼反对派失利后,拒绝承认苏联官僚化的不可逆转,仍寄希望在苏联无产阶级推动下的上层政治改良,并要求各国左翼反对派留在共产党内为革命路线而斗争。直至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后他才宣告第三国际无可救药,并认为只有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革命能挽救堕落了的苏联工人国家(是政治革命而非社会革命,因为始终要保卫苏联的公有财产制度),并指导其支持者为第四国际而斗争。 [-'LJG Wb<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一日,青年共产党员尼古拉耶夫在列宁格勒刺杀政治局委员基洛夫。斯大林集团开始准备一连串莫斯科审判,以托洛茨基为主要清算对象,并向法国施压。十二月十六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十九人被捕,后被判徒刑五至十年不等,是为“莫斯科中心”案。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托洛茨基被迫迁居挪威,不久又因苏联官方压力,被挪威当局监禁。一九三六年八月举行“托季联合中心”案审判。二十五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十六人被杀,托洛茨基被缺席判处死刑。一九三七年一月布哈林、李可夫、赖可夫斯基等被捕。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托洛茨基迁居墨西哥。二十三日“反苏维埃托洛茨基中心”案审判拉狄克、皮达可夫等被告十七人,托氏父子均成主要被告。三十日皮达可夫等十三人被判死刑,拉狄克被判十年徒刑。六月十一日,红军将领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人被捕,次日枪决。  $qyST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六日托洛茨基长子、第四国际积极分子谢多夫在巴黎被斯大林所派特务刺杀。三月二─十五日,布哈林、李可夫、克列斯廷斯基等被审判,旋被处死。 7Hzv-s  
  一九三八年九月三日托洛茨基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即第四国际,起草了该党纲领。 Y5$VWUrB  
  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于墨西哥遭斯大林所派凶手拉蒙·梅尔卡特暗杀。 +a}>cAj*  
*托洛茨基在一九二九—一九四○年的流亡期间写下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伟大著作(例如,尽管苏联当权者歪曲了社会主义多年,二战后苏联国内仍有工人只是看了托洛茨基的部分著作后就走上反对斯大林集团的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在左翼反对派的历史影响下苏联国内一直有零星地下左翼反对派在积极运动直至苏联解体,可见其影响之巨)。 L(w?.)E  
c$52b4=a  
Onj)AJ9M0r  
托洛茨基部分最重要的著作 px=r~8M9}  
《被背叛的革命》(一九三六年)。以分析苏联的所有重要方面(革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为中心,紧紧围绕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前途,堪称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列宁《国家与革命》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发展。 FG6mh,C!  
《俄国革命史》(一九三○年)。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极为详实的真实记录,大量的普通士兵观察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参与(他本人就是十月革命的富有戏剧性的著名“演员”之一)。 o `}(1$a>  
《列宁以后的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纲领批判》)(一九二八年)。这本小册子是写给共产国际六大的批判提纲,由此共产国际的重大路线斗争才公开出来,但只限量复印了一部分给与会代表,不久又回收上去。该作不仅抨击了列宁以后共产国际的修正主义路线,而且阐述了革命无产阶级自己的纲领和战略战术思想,具有长久的历史理论价值。别的不说,仅举一例,当时美国共产党代表设法“骗”到一份,看后即热烈支持托洛茨基,并把该文件带回美国,竟很快得到一批美国工运干部的支持,由此开创了美国托派共产主义运动。三十年代一度占据该国工人运动支配地位的智利伊达尔戈派共产党也是从受托洛茨基的共产国际纲领批判开始,热烈接受托派主张。 k9 NPC"  
《总结与前瞻》(一九○六年)。 g RBbL1  
《一九○五年革命》(一九○六年)。描述一九○五年俄国革命。与《俄国革命史》具有类似的重要性。 h$rk]UM/Q  
《文学与革命》。 !=rJ~s F/{  
《斯大林与中国革命》(一九三○年)。对初步了解本国现代革命史的中国人来说,此书更有现实启发性。中国大革命(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的失败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影响极深,而中国人却对这位与斯大林重要性同等(不论正反意义,仅从重要性而言)的革命领导人的分析孤陋寡闻。 o1]ZeF  
《我的生平》(一九二九年)。本书观点虽然仅仅代表托洛茨基的个人看法,但它对于纠正人们长期以来诬蔑、打击和陷害托洛茨基的反动观点有重要作用。对于想知道和了解托洛茨基这样一位伟大革命者在一九二九年以前人生的思想,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不可剥夺的影响。 (=/}i'  
{BS`v5*  
关于托洛茨基的传记 RqRyZ*n  
《先知三部曲——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一八七九—一九二一》。这是介绍托洛茨基生平最详尽最出色的著作,也是研究托洛茨基的经典著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1h#UM6  
《先知三部曲——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一九二一—一九二九》叙述托洛茨基在此间失去权利的过程以及经历的变革。 %P`w"H,v3#  
《先知三部曲——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一九二九—一九四○》。在一九二九—一九四○年这十二年中,在苏联听不到任何对斯大林的抗议,甚至连昔日紧张激烈的斗争的余音也已沉寂。于是托洛茨基在反对斯大林的斗争中只能孤军奋战,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 { '1e?  
$7'KcG  
★上述列举在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都有在线阅读版。实际上托洛茨基还有许多著作,仍未与中文读者见面,缺乏中文翻译。
顶端 Posted: 2008-06-23 11:07 | [楼 主]
赫桓德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778
爱心: 651 点
金钱: 77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6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2-06
最后登录:2023-04-23

 

呵呵,可惜托的著作我这小地方买不到书本的,还是拿本书看舒服
顶端 Posted: 2008-06-23 16:22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Total 0.014235(s) query 6, Time now is:06-26 18:34,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