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老将军王扶之:朝鲜战场的一段传奇经历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Edwin
华约政协主席团委员兼评议局书记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国防委员会主席
第一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第一枚列宁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二级苏沃洛夫勋章 第一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二枚三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 第一枚红星勋章 第二枚红星勋章 二级卫国战争勋章 近卫军证章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元帅
级别: 中央常务理事


精华: 0
发帖: 6297
爱心: 2028 点
金钱: 40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6820(小时)
注册时间:2009-04-13
最后登录:2024-06-11

 老将军王扶之:朝鲜战场的一段传奇经历

       王扶之,陕西子洲人。1923年10月出生,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红旗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6 he!wW  
bWFa{W5!  
       这位老军人就是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将军。他12岁参加红军,曾8次负伤,多次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g"-j/c   
6N/(cUXJ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将军。他腰板笔直、思维清晰。虽隔半个多世纪,但对朝鲜战场上那段“起死回生”的经历,老将军仍刻骨铭心…… ~f<'] zXv  
Cfi{%,em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年仅28岁的王扶之任39军115师代师长,指挥部队打下了敌精锐部队坚守的无名高地。因这一仗伤亡小,战法灵活,志愿军总部指示他们总结战斗经验上报,并指派《人民日报》记者刘鸣深入到该师采访。 ?t/qaUXN  
[ 8Ohg  
       志愿军115师前方指挥所是一个狭长的坑道。这个坑道内壁上有一个通向外边的小洞,战士们因陋就简,用木头在小洞处做成了非常隐蔽的小窗户,窗下放一张木制小桌,阳光折射进来比较亮。这里就是王扶之的指挥位置。 oo'9ZE/%  
"K{_?M `;e  
       8月2日9时许,《人民日报》记者刘鸣为采写报道,来到了这里。王扶之见刘记者在烛光下写作很吃力,便请刘鸣到自己的位置上来,他自己则在坑道深处,点着蜡烛与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研究工作。 66=[6U9 *  
oW^b,{~V  
       几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一颗重磅炸弹在作战室顶上爆炸,坑道被炸塌了。 x9lA';})  
{*xE+ |  
       老将军回忆道:“在坑道爆炸的瞬间,我只感到被一股凶猛的力量一推,便失去了知觉。当我醒来时,四周漆黑一片,耳内嗡嗡作响,一条腿被圆木和岩石压着动不了。” 1/dL-"*0  
.$U,bE  
       当王扶之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时,努力回想刚才的经过,在记忆中搜寻当时在坑道中的人员姓名:记者刘鸣,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张釜山,侦察科参谋小刘,书记员小杨,测绘员小梁,共七人。而后,他开始急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可除了苏盛轼和陈志茂两人低弱的声音外,其他5人没有回应。 o}N@Q-i gq  
Gek?+|m  
       接下来,王扶之才弄清他们都是被爆炸的气浪推进洞底的,已被坍塌的土石埋在下面。由于3人之间都有一段距离,又各自受困负伤,相互间无法帮助。王扶之一边鼓励他俩自救,一边奋力用双手扒开压在身上的木头、石块。几个小时后,他挣脱了出来,又急忙帮助另外两位同志脱身。此时,他们3人的情况是:王扶之和陈参谋腿部负伤,苏科长有三根肋骨被砸断,不能动。 H%_^Gy8f  
DV5hTw0  
       为了与外面联系,他们摸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电话机,但都无法通话,又试着敲打脸盆、水桶之类的东西与外面联系,均无效。 &PMQ]B  
EP>u%]#  
       在坍塌的坑道之外,115师工兵连的指战员们正冒着敌机轰炸,紧张地实施救援作业。 , ZsZzZ#  
*xnZTj:  
       在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员得知王扶之等同志被埋在洞中的消息后,亲自打电话给39军:“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王扶之等同志抢救出来!” `z!AjAT-G  
wE .H:q4&  
       在39军军部,吴信泉军长也不断催促:“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人!”并指示,工兵不够,可迅速从军直工兵营派出一部分进行增援。 k!c7eP"%8^  
Wt.DL mO  
       副军长张竭诚当即前往现场,和115师政委沈铁兵、参谋长程国璠等同志一起指挥抢救。 T3 w%y`K  
\0\O/^W0  
       3日上午10时许,4架敌机向指挥所扫射、投弹,我115师高炮连立即迎头痛击,击落敌机一架,其余3架敌机仓皇逃走。 J8'"vc}=  
DB}Uzw|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王扶之等人生还的希望越来越小,但所有救援的人都不言语,仍在埋头挖掘。 [4Q;(67  
XYcZ;Z9:  
       沈铁兵政委命令警卫连找来几个当地人盛咸菜用的大坛子,准备盛殓烈士的遗体。参谋长程国璠说:“师长个子大,还是给他准备一口棺材吧!”  9q;O`&  
|<W$rzM  
       在红军时期,吴信泉军长就是王扶之的老上级。悲痛之下,他含泪给志愿军总部发出了一份王扶之等同志生还无望的电报。 g]~vZj  
(5T>`7g8  
       彭总当即表示:就是牺牲,也要找到遗体,送回祖国安葬。 8JLf @C:  
@-@Coy 4Tt  
       就这样,志愿军总部干部花名册上,王扶之一栏的后面被注上了“牺牲”二字。 m6Dm1'+  
z{XB_j6\=  
       第二天下午,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坍塌的石缝中飞出来。他欣喜若狂,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师首长。苍蝇能活,人就能活!沈政委立即决定,再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当晚11时30分,在经历38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等3人获救,记者刘鸣和其他4人牺牲。 {vu\qXmMv  
Mc,79Ix"  
       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3人还活着的消息很快报到军里,吴军长激动地热泪盈眶,当即指示:立即送他们到军部作初步治疗,缓解一下后再送国内进一步治疗。 ing'' _  
-H?c4? 5  
       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彭总由衷地感叹道:这真是个奇迹!1956年在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时,已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元帅还记忆犹新,向时任沈阳军区参谋长的吴信泉中将询问王扶之的情况。吴参谋长汇报道:“他恢复得很好,身体更加结实了,如今正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深造呢!”彭老总听后,再一次感叹道:“大难不死,大难不死呀!” 2Kxb(q"  
  身为一个男人,面对自己的敌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他!这样至少你还能举起自己的双手,去和他进行
战斗,如果你选择转身逃跑,用自己的后背去面对敌人,那么你就连战斗的机会也没有了!

  作为一个军人,那么就请记住自己刺刀上深深镌刻的那四个字:保家卫国!
顶端 Posted: 2011-08-13 12:0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军事普及

Total 0.010936(s) query 5, Time now is:07-08 18:57,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