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马仲良 于晓静:“社会经济”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阮文雄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一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9039
爱心: 1200 点
金钱: 9039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线时间:145(小时)
注册时间:2010-12-09
最后登录:2014-08-07

 马仲良 于晓静:“社会经济”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0
        ●“社会经济”是一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第三部门为主体,广泛吸纳失业者在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组织中就业的一种经济形态。 C %EQ9Iq6r  
W}.4$f>  
  ●应推动人们从消极享受福利走向积极投入力所能及的工作,把社会福利开支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hc[GpZcw,  
1 1p\ z  
  ●社会经济存在一定的市场因素,但更多地体现为非市场机制。 >StvP=our  
h+$_:](PC  
  “社会经济”一词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提出,是一种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以第三部门为主体,广泛吸纳失业者在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组织中就业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机制,也不同于志愿服务的奉献机制,而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市场机制,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是其基本原则。社会经济有助于扩大再就业,提高政府福利资金的使用效率,鼓励公民广泛参与社会建设,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 XriVHb  
=,0E3:X^  
  发展社会经济,能为困难群众提供新的就业出路。困难群众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提前退休人员、仍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人员、农转居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员再回到就业市场找工作的难度较大,完全依靠社会福利供养又不可行。因此,必须拓宽再就业渠道,将社会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补充,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社区公共服务社就是社会经济的一种很好实践形式。社区公共服务社是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社区居委会领导的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它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承担社区保安、环境卫生、废品收购、绿化美化、家政服务等社区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这种工作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了门槛较低的劳动岗位,提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可,重树生活信心。 5<#H=A~(  
SH`"o  
  发展社会经济,有助于推进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改革。工作导向型福利体制是促进福利依赖者通过劳动实现一定程度自食其力的福利政策,它可以减轻国家的福利负担,提高政府福利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截至2004年底,我国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已超过了2200万,国家的负担比较沉重。因此,应借鉴积极的福利社会理念,推动人们从消极享受福利走向积极投入力所能及的工作,把社会福利开支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社会经济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的福利体制改革目标。社会经济能够在市场经济之外开辟工作领域,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或者以福利为报偿,使他们成为公共服务志愿者。再就业者的创造性劳动,不但可以使社区获益,也能使其个人获得自我认同和社区认同,并有效整合区域发展资源。 y*7ht{B  
wh~~g qi9  
  发展社会经济,能为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拓宽思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如何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如何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都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社会经济存在一定的市场因素,但更多地体现为非市场机制。社会经济以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在收入上实行按劳分配,但不进行利润分配;公益组织接受政府资助,也接受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助,其交换形式也多种多样。社会经济形式能保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事业以公益为目标,增强公共组织的运转活力,维护社会公正,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FAQ:0 L$G  
crhck'?0  
(编辑:莫凡)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化
顶端 Posted: 2012-09-01 15:1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无产阶级俱乐部

Total 0.014312(s) query 5, Time now is:06-23 10:49,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