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二战各国武器简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mlc
级别: 书记员


精华: 0
发帖: 2
爱心: 1 点
金钱: 1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12-08-13
最后登录:2012-08-17

 二战各国武器简介

A&nU]R8S  
W5SJ^,d)J  
ByCnD  
dtpoU&?6s  
二战中各国比较全面的武器介绍 (图文) )M)7"PC  
7o8{mp'_  
d&Ef"H  
德军 ]`Oo%$Ue  
MEwo}=B  
WALTHER P38 ** 2WU@*%sk"  
工作方式:半自动 #1>X58I^  
  口径:9mm /_ `lz^  
  弹夹:8 发 m1Y >Nj[f  
  WALTHERP38**代替LUGER P08作为德军的标准配制,并于1939年投入生产。LUGER P08**相比,它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大批量生产。P38是一种双重制动的武器——在装上弹药、竖起击铁后,你可以再松下击铁,然后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击铁并抠动扳机打出枪膛内的子弹;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火比瞄准更重要,该枪仅须简单的抠动扳机就可以完成竖起击铁和射出枪膛里的子弹这一系列动作。到二战快结束时,生产了超过一百万支该枪。1957年,WALTHER公司开始恢复生产一种轻便型的P38**,称为P1型,直到1980年,该枪一直是德军的标准辅助武器。在一些国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jBegh9KHq  
ABUSTf<  
R {-5Etv  
5nsq[Q`  
zN  [2YJ$  
毛瑟 1898式步枪 kF/9-[]$g,  
工作方式:非自动 m!<\WN6g  
  口径:7.92mm ,"B+r6}EF  
  弹夹:5 发 e^.Fa59  
  毛瑟1898式步枪是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步枪的原型,包括美国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枪。它使用的7.92mm毛瑟弹从1888年开始生产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该枪性能优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变形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军广泛用。KARABINER98 型卡宾枪比标准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战中,装备了大多数德军部队 mEG#>Gg$  
lP<:tR~K  
) /z@vY  
NH+(?TN  
G "73=8d  
GEWEHR 1943式半自动步枪 *zr(Zv  
工作方式:半自动 &^W|iXi#  
  口径:7.92mm N^3N[lD{  
  弹夹:两个5发弹仓 ">#wOm+ +  
;qrB\j"  
  几乎每一种武器德国都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但在半自动步枪上他们始终不如美国的M1型步枪。该枪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终没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枪。 !?|Th5e   
E9~Ghx.   
{mAU3x  
9W(dmde>  
;3' .C~   
MP40冲锋枪 66fO7OJs  
工作方式:全自动 V0)fZS@tf  
  口径:9mm  trAkcYd  
  弹夹:32 发 qi_Jywd:w  
  射速:500 发/分 s8}@=]aA  
br|;'i%(  
  MP40是MP3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经改进后它更利于批量生产,战争期间产量超过了一百万支。可折叠的金属枪托使其更紧凑、更便于携带。它有令人吃惊的持续开火能力。该枪也得到了盟军士兵的赏识,把它称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机枪的设计者,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MP38或MP40的设计。 r#XT3qp$d  
I'|$}/\`  
@|\}.M<e*)  
qAw x2fPu  
L:FoSCN Y(  
MP44突击步枪 U"Zmv  
工作方式:全/半 自动 wXsmn1w9  
  口径:7.92mm k+ze74_"  
  弹夹:30 发 ?Wz8[u  
  射速:600 发/分 LqA@&H  
  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陆军设计师LOUIS SCHMEISSER开始研究利用短药筒的全自动步枪。实验证明普通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使其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此后,自动步枪一直使用短药筒弹药,并且开始取代普通步枪、轻机枪。SCHMEISSER设计的原型枪MP43非常成功。1944年,该枪定名为MP44型,一年后改称突击步枪。该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很快就生产出了他们自己的MP44——闻名世界的AK47突击步枪。 ih7/}   
L'F<ev  
l5"OIq  
XGl+S  
6L)%T02C  
FG1942式 自动步枪 8QM(?A  
工作方式:半/全 自动,气动 `QXErw  
  口径:7.92mm R) c'#St  
  弹夹:20发弹鼓 JU4q zi  
  射速:750 发/分 ~Q\3pI. |  
  1941年生产,FG1942式最初是专为伞兵部队设计的,是一种优秀的全自动步枪,不过,对地面部队来说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轻机枪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折叠的双脚支架后,使它的应用更灵活。和美军中相应的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一样,它可以在半自动和全自动方式中进行选择,但它的重量却仅有前者的一半。 nw-I|PVTNa  
*hw\35%P`?  
]MxC_V+P`  
J>\B`E  
#5f-`~^C{  
MG42轻机枪 Z,=7Tu bR#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 t^w"w`v\u  
  口径:9mm -{ H0g]  
  弹夹:20 发 B[KJR?>  
  射速:750 发/分 xXM{pd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轻机枪之一,它的变形枪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为很具威胁的武器;那些面对过它冰雹般打来的子弹的人,都会对那“撕裂油布”一样的声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枪管可快速更换;枪身使用冲压铸件,利于批量生产。该枪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广泛,可以配备两脚支架、三脚支架等,并大量取代应用广泛的MG34轻机枪。但由于它的方形枪管,使它不适于作为坦克的辅助武器。该枪的突击型配有75发的圆形弹鼓。由于原型枪的设计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现它的改进型。 ONe# rKJ_  
B'fb^n<  
Nqu>6^-z0  
dH-s2r%s  
5O\*h;U 6  
PANZERFAUST 反坦克手雷发射器 e d<n9R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冲击点火 y~FV2$  
  口径:44mm a[ex[TRKe  
  穿透力:240mm 78/Zk}I]  
  同美国的反坦克火箭一样,德军的“铁拳”反坦克发射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战争期间,生产了一系列的型号,从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号都由一个装有发射药的铁筒组成。与美军反坦克火箭等不同,发射药靠冲击点火,从筒内点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弹。手榴弹离开发射筒后,钢制的弹簧尾翼展开,稳定其飞行。早期的型号需要较靠近坦克——大约30米左右,以后逐渐提高到80米,最后到了150米。盟军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们的坦克被击中时才知道“铁拳”战斗小组的存在。 gSh+}r<7  
uuQ(&  
~c&bH]cj  
~J P=T  
cJrmm2.0kD  
PANZERSCHRECK 反坦克发射器 m@^1JlH  
工作方式:电子点火 vvm0t"|\  
  口径:88mm qTqwPWW*  
  穿透力:230mm +(h\fm7*-  
  该发射器被称为“坦克杀手”,它发射比“铁拳”更大、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手榴弹。同美国的火箭发射器一样,它利用电子点火发射带火箭推进的手榴弹。该发射器有一个铁筒和一套干电池供电的电子点火装置组成。88mm带火箭推进的手榴弹由尾部装入,可发射3.2公里。 m%76i;uP  
5F~'gLH/F-  
t2l S ~l)  
7x@A%2J  
NgY =&W,  
手榴弹 o#skR4lwe  
  工作方式:摩擦延时引信 7(5 4/  
  重量:0.51千克 oZAB_A)[-  
  同其它武器的研制一样,德军也研制了许多不同型号的手榴弹。不过,有两种最初的原型:直柄的M24型和椭球形的M39型。直柄手榴弹从一战起就开始广泛使用,并得到不断的改进,它比球形手榴弹更易于投掷,威力更大些。 UXh9:T'%  
(vTtDKp@  
!P -^O  
)Q .>rX,F  
火焰喷射器 ,gS;m &!'J  
  工作方式:自动 )gMG#>up@  
  容量:40次 Xwhui4'w  
  一战后德军曾放弃了火焰喷射器,但当1935年,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战争中使用火焰喷射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德军重新装备了它。德军在早期的战斗中使用过,不过在1941年后,就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1ED~3 /X  
RRI"d~~F6  
7R`mf   
CO`_^7o9(  
PbmDNKEh{  
hC\6- 0u  
二战英军步兵常用武器: sJDas,7>  
; d J1  
Webley & Scott 左轮** <"_d]?,  
  工作方式:半自动 {|'E  
  口径:.45英寸(11.4mm) }q$ WvY/  
  弹夹:7发 :AE&Ny4  
  该枪经过多年的研制,在二战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和Lee Enfield 4型步枪的情况差不多。早在1904年,就发展了一种.455口径的全自动**,但此枪的尺寸、后座力和易卡壳等原因使英军没有采用。此后,开始研制.45口径的半自动**。 9<>wIl*T`  
"T|PS 6R~  
c`o7d)_Ke  
|6$p;Aar  
!7kG!)40  
Lee Enfield 4型步枪 ~x|F)~:0=  
  工作方式:非自动 `5C,N!d8X  
  口径:.30英寸(7.62mm) ,]d,-)KX8  
  弹夹:10发 /C6k+0ApMT  
  Lee Enfield 4型步枪是在对非自动步枪经过30年以上的精心改进的基础上研制的。该枪的原型是詹姆斯.李(苏格兰人,后移民美国)研制的1895式步枪。1895式步枪发射6毫米高速弹,但它的笔直拉动的枪栓在战斗中证明是很不方便的。1907年,带短弹仓的Lee Enfield(SMLE) II型步枪被引进英国,几年后Lee Enfield III型随着出现。这些步枪都使用了一种转动工作的枪栓,而不是笔直的。这种方式能使一名训练有素的士兵以每分钟15发的速度射击。在一战中,这些步枪成为英国步兵的制式武器。在对SMLE设计进一步简化的基础上,在1928年,诞生了Lee Enfield 4型步枪。该枪直到1941年才开始大量生产,并成为英军的制式装备。 dUQ DO o  
uB]b}"+l  
8@tPm$  
D}mjN=Y  
bdc&1I$  
Sten 冲锋枪 ?nmn1`UT  
  工作方式:半/全 自动 WS`qVL]^&  
  口径:.352英寸(9mm) bLwAXW2K+  
  弹夹:32 发 q,+yqrt  
  射速:550发/分 }&[  
  在1940年,一系列的灾难都降临到了英军的头上,当时迫切需要大量的步兵武器,斯坦因冲锋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研制的。它设计简单、廉价、易于大量生产,虽然它没有随着英军而流行起来,但事实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武器。该枪的许多缺陷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做工粗糙使弹仓口易变形、弹仓弹簧强度不够……不过不要指望在众多的车库和小工厂中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武器。在二战中,该枪产量超过400万支。 3J5!oF{H  
43@{JK9G  
fP. 6HF_p_  
2'W<h)m)z  
(Kv#m 3~  
布朗式轻机枪 aXoVy&x=  
  工作方式:自动,风冷 hK_LEwd;  
  口径:.30英寸(7.62mm) ]]*7\ :cb  
  弹夹:30发 K|Di1)7=/  
  射速:500 发/分 rsy'q(N[  
  轻机枪首次出现是在一战的后期,当时的中型机枪普遍不能随步兵冲锋,这导致了德国MG08、英国LEWIS、美国布朗宁轻机枪的出现。在30年代,LEWIS被英国版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即布朗式轻机枪取代。该枪使用英国.303英寸弹药,最明显的特点是30发弯曲形弹夹从上方插入。由于它只有22.25磅重,一个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枪配备两人,一人负责携带弹药和装弹。尽管它射速不高,但实战证明,它在各种环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sPR1?:0:  
6#HK'7ClL  
sn)3Z A  
v~^{{O  
{o>j6RS\  
马克 I 型重机枪 {$wjO7Glp  
  工作方式:自动,水冷 Zd')57{  
  口径:.30英寸(7.62mm) o:_Xv.HRZo  
  弹夹:250发 0`[wpZ  
  射速:450发/分 XR;eY:89  
dzDqZQY$  
  HIRAM MAXIM原是一个美国工程师,在十九世纪80年代移民英国。1884年,MAXIM展示了他的新武器——第一个真正的机枪。以MAXIM的机枪为原型,VICKERS(一个英国武器制造商)生产了这种水冷式机枪,它成为英军在一战和二战中使用的标准中型机枪。该枪使用了可快速更换的枪管和可容纳4公升水的钢制护套,这使它可以保持数小时连续射击,提供强大的火力。该枪性能可靠,使其得到广泛的使用。不过,和其它水冷式机枪一样,它重量过大,连三脚架在内重达38公斤;再水的重量和弹药使它很笨重,开火时移动不灵活。 N9v1[~ bv_  
#':fkIYe'  
BDjn !3  
nuw70*ell  
QC9eUYe  
反坦克炮(PIAT)  {PVWD7  
  工作方式:弹射 ,d{"m)r<  
  二战初期,英军发现配备给部队的反坦克武器面对德军坦克显得无能为力。BOYS.58口径的反坦克步枪对德军3号坦克的装甲毫无办法,而68号重型手榴弹又需要士兵靠近坦克。步兵反坦克投射器PIAT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由一位退役的英军上校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手榴弹弹射器。手榴弹从前部装入,射手拉紧弹簧,抠动扳机,弹簧被释放,将推动撞针撞击手榴弹尾部点燃火药,射出手榴弹。第一次射击后,射手不必再拉动弹簧,后坐力将自动压紧弹簧。就象美国的火箭发射器一样,PIAT并不只是用来打坦克,它同样可以打击碉堡、建筑物,甚至被当作迫击炮用。它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开火,而不象美军的火箭发射器或德军的反坦克发射器那样会伤到射手。 LL3#5AA"k|  
s[w6FXt  
IkGfnXJ  
v uoQz\  
IWY;="  
M36型手榴弹 J{k79v  
  工作方式:摩擦延时引信 6,0_)O}\b  
  重量:0.51千克 ;<(W% _  
tV{ 4"Ij9[  
  M36型手榴弹是英军二战期间的标准手榴弹,在铁铸的外壳内装填有高暴炸药。  7*?}:  
\Z+z?K O  
O R;uqV@  
2u5|8  
TL}++e 7+  
反坦克手雷 MpF$xzh  
  工作方式:撞击引信 iT%} $Lu~  
  重量:0.56 千克 )3>hhuaa  
  在1941年,由第一伞兵团的ARTHUR GAMMON研制,称为GAMMON BOMB,主要用来对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库等。该弹的金属外壳内是装满塑胶炸药的布包。外壳上的盖子要在投掷前旋开。 p{j.KI s7  
}#n;C{z2e  
%'X[^W  
~4 `5tb  
PEc=\?  
火焰喷射器 |\7 ET[X q  
  工作方式:自动 j'HZ\_  
  容量:40次 Yj6*NZ*  
  和美国一样,英国开始发展火焰喷射器也是由于1939——40年间德军的火焰喷射器的使用。最初的目标是作为防御性武器,用于抵挡德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单人携带的喷射器主要用于对付碉堡内誓死顽抗的敌人,可携带18公升燃料。 L2[f]J%  
t({W [JL  
0Nnsjh  
n\^Tq<] a  
[rSR:V?"a  
美军装备: lLF-{  
.p e(lP  
1911式点45口径勃郎宁** _t Yx~J2.Q  
  工作方式:半自动 `0Oh_8"  
  口径:0.45英寸(11.4mm) 1*@'-mj  
  载弹量:7发 yge,8i)c  
  1911式.45口径**由John M.Browning发明,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美国**。在西美战争期间,美军普遍反映小口径的左轮**威力不足,军队急需一种有较大威力的大口径**。在这种需求下,1911式.45口径勃郎宁**诞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厂在1911—1915年间生产这种**,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60%在法国的美军士兵都配备了它。一战后,又在扳机、撞针、握把和结构上对它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使它更轻便。在二战期间,它只配备给军官和班长,并不是美军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备**的条例被仍到了一边,在前线许多士兵都拥有一把1911式**。它被认为是最后可以依靠的武器,尽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没有人会否认它所带来的安全的感觉。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标准的美军随身武器。 j 4^97  
pP*a  
U 15H2-`  
;,?KI$K  
z{o' G3  
M1 步枪   ;{U@qQD7  
 工作方式:半自动 _t^{a]/H  
  口径:.30英寸(7.62mm) :gep:4&u  
  弹夹容量:8 发 y9>ZwYN  
  M1 步枪,又称Garand 步枪,是美国步兵的标准配置步枪。以它的发明者John C.Garand 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种在战场是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尽管它在1936年就被军队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应不足,但到战争结束时,它的产量却超过了4百万支。M1 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它的口径、弹丸速度和半自动性能的结合提供了优于其它步枪的火力。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 &2{ tF  
-(~!Jo_*'  
s=0BMPDgm  
,}K7Dg^1  
z}*9uZ  
1903式步枪   j'MO(ev  
 工作方式:手动 &3n~ %$#N  
  口径:.30英寸(7.62mm) ;{KV /<3  
  弹夹容量:5 发 @n{JM7ctJ  
  1903式.30口径步枪,简称'03式,1903年被美国军队采用,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军标准配置步枪。二战期间,仍有许多在使用。36年,M1 步枪取代它成为美军标准配置。在诺曼底战役中,它成为狙击手的主要武器。不过,它在精度上的许多优点已被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的速度所取代。 sXD1C2o  
|bO"_U  
V;,{}  
=g|IG [V  
~wkj&yVT  
M1 卡宾枪   a 0GpfW$t  
 工作方式:M1和M1A1:半自动 Y7*U:I+N  
  M2:半自动、全自动 % a@>_  
  口径:.30英寸(7.62mm) B>0]. CK`  
  弹夹容量:15 和 30 发两种 .P7"e5g e  
e,Uo#T6J  
  M1卡宾枪是针对德国的闪击战而发展起来的。机械化师和空降部队运用向美国人表明混合防御工事和静态的前线已经过时。闪击战意味着后方的人员可能会发现他们在几乎没有警告的情况下遭到了进攻。需要一支轻便的步枪来取代制式**,M1卡宾枪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它广泛的用途,到战争结束时,已生产了超过6百万支。该枪比**易于掌握,在中长距离上比重机枪更有效,并且非常适于作为轻便武器装备给迫击炮、重机枪和火箭炮分队。M1A1是M1的变型,有可折叠的枪托,是特别为伞兵设计的。 USM4r!x  
V4KMOYqm  
$w);5o  
P_Gw-`L5T  
^h"`}[+  
汤姆森冲锋枪 IVA mV!.z  
  工作方式:半自动、全自动 *%S"eWb  
  口径:.45英寸(11.4mm) @NNq z  
  弹夹容量:20和30发、50发(弹鼓) pQtJc*[!  
i;_tI#:A  
  John T.Thompson曾参与发展`03式步枪和Colt.45**,汤姆森冲锋枪的原型枪于1920年春天诞生,尽管它有优秀的测试参数,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没有采用它。汤姆森Colt公司鉴定了生产15,000支该枪的协议,即1921式。这批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夕。在1940年,美国陆军订购了20,000支该枪;在1941年,陆军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单。该枪最大的优点是可靠,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工作。主要的缺点是太重——超过10磅,缺乏穿透力(这也是二战中所有冲锋枪的共同缺点)。 q)^Jj ?W  
8n*.).33  
>8qQK r\"  
R]RZq+2 ^  
U'<KC"f:'!  
勃朗宁轻机枪 K otrX  
  工作方式:M1918A1:半自动、全自动 B4i!/@0s  
  M1918A2:全自动 g.zEn/SM  
  口径:.30英寸(7.62mm) F7O(Cy"1  
  弹夹容量:20 发 ^$'z!+QRM  
  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宁轻机枪(BAR)由美军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战中该枪仍在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两种型号的勃朗宁机枪都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你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 J /f  
CTZh0 x  
.ZJRO>S  
 y"H*%]  
}wHW7SJ  
M1919A6式重机枪 +h r@#n4A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式 t3&LO~Ye  
  口径:.30英寸(7.62mm) /XzH?n/{R  
  弹夹容量:250 发 tX> G,hw  
  射击速度:400—500发/分 Ljx(\Cm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军部队参战,战场上官兵们需求一种比M1919A4式轻、又有比勃朗宁轻机枪更快射速的重机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M1919A6式重机枪诞生了。它继承了一些M1919A4式机枪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达32.5磅。事实证明,它太累赘而不能满足战场上官兵们不断变化的要求。即便如此,仍生产了43,000支该枪。而且,你可以在几乎所有1944—1945年的影片中看到它。 IHcD*zQ  
)C(? bR  
'U\<IL#U  
ucG@?@JENm  
hNH'XQxO  
M1919A4式重机枪   HLV2~5Txc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 93` AWg/T  
  口径:.30英寸(7.62mm) !U'QqnT  
  弹夹容量:250发 [&#/]Ul'  
  射速:400—550发/分 X;"Sx#U  
  一战结束前,美国军械局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而且对快速挺进的步兵来说也太重了。二战临近时,军械局待开发一种风冷式重机枪给步兵使用。这导致M1919A4式重机枪的产生。连脚架在内该枪重41磅,与重达93磅的水冷式M1917A1比起来的确是轻多了。所以,与水冷式相比它更多用作了攻击性武器。不过,它不能象水冷式那样长期维持同一水平的持续火力。 nh!a)]c[  
aD=A^ktx  
iC9 8_o_9  
2 -C!jAfd  
ck.w 5|$  
反坦克火箭发射器 BA%pY|"Q  
  工作方式:电子点火 L;'"A#Pa  
  口径:75mm(3 英寸) (K)]qNH  
  穿透力:100mm(4 英寸) WYEKf9}  
  1942年初,为满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军械局的Leslie A.Skinner和Edward G.Uhl 研制了一种火箭炮——一个用电子点火的金属筒。直到那时,美国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进的反坦克火箭。军械局的另一个成员,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制一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弹——M10式手榴弹,重3.5磅,使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掷。然而,当Skinner和Uhl试着用他们的发射器发射M10手榴弹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军械局立即意识到这种新式武器的价值。许多发射器被装船运给了盟军。实际上,德军在缴获了它之后,立即开始生产它的复制品。 k6sI L3QJ0  
TwVlg ;  
:n.f_v}6  
z6w3"9Um  
8>WC5%f*  
MARK II 手榴弹 (3{YM(  
  工作方式:摩擦点火延时引信 lna}@]oR  
  重量:0.59kg @jsDq Ln  
  延时时间:4—4.8 s 'VlDh`<W  
VBcy9|lD  
  二战期间,美军士兵使用了许多类型的手榴弹,但主要配备的Mark II手榴弹。它为铁铸,外部呈锯齿状,利于在爆炸后产生更多的弹片。它内部TNT 填充物,但由于战争初期TNT短缺,内部多填充硝化淀粉复合物。Mark II的杀伤半径是5—10码,但弹片可杀伤至50码。由于公认的投掷距离多为35—40码,所以要求士兵在投弹后卧倒直至手榴弹爆炸。 Z(ACc9k6:'  
:$m}UA-9  
bqnNLs<N  
=1Oj*x@*4  
L.jh   
火焰喷射器   C ihAU"  
 工作方式:自动 /oR<A  
  容量:使用40次 dVi!Q@y+  
  首次使用火焰喷射器早在一战的德军部队。到1916年,英军和法军也开始在战场上使用。然而,有限的距离、不可靠、易伤到操作手使它成为一种不理想的武器。直到德军在入侵波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战争中再次使用时,美国才开始着手研制。美国的第一个喷射器遇到了同样的困难。然而,凝固汽油的发明改善了它的效力和射程(60—180英尺)。可靠性也得到一定的改善。在采用新的喷射器使用战术后,它对操作手的伤害也减少了。美军士兵发现,两人一组装备喷射器是最有效的。火焰喷射器组也包括由火箭筒或自动武器装备的士兵,他们为喷射手提供火力掩护。 r0,:J   
~==>pj  
(tZrw5 @  
BE_ay-  
N#DYJ-~*  
二战德军常用战车坦克: Y[$!`);Ye  
y6[IfcN  
德军 Jagdpanzer 38(t) 坦克歼击车 b;cdIl!3  
   *Of4o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是基于38(t)坦克的底盘上研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坦克歼击车。古德里安于1943年3月提出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以弥补德军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t的38(t)轻型突击炮”,由捷克的BMM公司负责研制。BMM公司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样车。1944年4月20日,有20种新型坦克歼击车参加了希特勒生日进行的兵器展示,希特勒大喜过望。同年6月19日,这种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 .R./0Ot tx  
X@LRsg  
ysQ,)QoiR{  
< F`>,Pm  
CJJzCVj  
德军 Jagdpanzer VI Jagdtiger 坦克歼击车 t 0|!(3  
   R)RG[F#   
  德国于1943年2月开始研制“猎虎”坦克歼击车,其设计的目的是远距离支援步兵和装甲战斗车辆。“猎虎”坦克歼击车由于生产数量很少,东线战场仅在德军向本土退却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在西线,阻滞盟军坦克的进攻中也有一定作用。 g'V>_u#(  
:=/>Vbd: )  
7,lq}a8z  
.tzG_  
d [V;&U  
德军 Panther II 坦克 #7 q7PYG4  
[5+}rwm&W  
  1943年2月,德国陆军武器局武器试验部第六科第Ⅲ分科(典型的官僚主义产物)为使“豹式”和“虎式”坦克达到通用化,而希望亨舍尔公司与奥克斯布格-纽伦堡机械制造厂(以下称MAN公司)进行有关的特殊技术开发。宗旨是使坦克零配件通用而减少各军工厂产品冲突的麻烦。这两种坦克的改良型从1943年4月起被称为“豹Ⅱ”和“虎Ⅱ”。1943年底“虎Ⅱ”得到“虎B”的正式名称并开始量产,它成为著名的“虎王”,而倒霉的“豹Ⅱ”最多可能只完成了两辆试验型,有一辆搭载“豹式”G最终型炮塔的样车战后被送到美国肯塔基州的诺斯-福克斯美国坦克学校解析,现在展出于巴顿坦克博物馆。 LS88.w\=S@  
@]-jl}:]  
~XWQhIAM4  
8$;=Uf,x  
1M 781  
德军 Panzerjager I 坦克 \0vr>C  
   wT:b\km:!  
  基于Pz-I坦克底盘德国开发了二战期间第一种自行反坦克车辆。它安装的是捷克制造的47mm Pak(t) 36 L/43.4(Skoda 47mm A-5 P.U.V vz.36 gun)型炮,底盘采用了PzKpfw I B型坦克的底盘,乘员三人。乘员的防护仅仅是依靠简单的火炮防盾,其顶部和后部都是开放式的。火炮的左右转角为各15度,可以携带86发炮弹。这些Pzjager-I很快便基本在德国现役部队中消失了,因为它弱小的火力,不过直至1943年仍有一些在役。Pzjager I被编组成坦克歼击营投入西线、北非以及苏联战场(比如第521和第643坦克歼击营,1940年,法国)。 虽说Pzjager I坦克歼击车性能根本不能适应战争后期的形势,不过作为二战中第一种被实用于战场上的自行反坦克车辆,它在装甲车辆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Ire\i7MF:  
2VE9}%i  
Xt@Z}B))pu  
>V*mr{/1  
7[5.> h  
德军 PzKpfw 38(t) 坦克 N =QfP  
   Gr^E+#;  
  1938-1939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生产中的150辆LT-38坦克被德国没收了,并被重新命名为PzKpfw 38(t) A型。德国控制捷克后,LT-38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一直保留生产直至1942年6月。二战期间,,PzKpfw 38(t)坦克不仅装备德军还装备了其他很多轴心国军队,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最后在1945年5月战争结束的时候,LT-38坦克被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用做训练直至50年代。  \V*xWS  
glF; e T  
0^RXGN  
|qmu _x\  
{O`w,dMOI  
德军 PzKpfw I 坦克 BC&9fr  
   {yB&xj[z  
  尽管PzKpfw I型坦克不具备什么真正的战斗价值,但是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工具,它帮助德国训练了大量的高素质装甲部队成员,很多德国坦克手首次使用的坦克也是PzKpfw I型坦克,对于二战中强大的纳粹德军装甲部队来说,这种坦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9W4"e2)  
I^8"{J.Q)[  
8=Z9T<K  
( 8c9 /7h  
_q{c##K f  
德军 PzKpfw IV 坦克 kT'u1q$3Vo  
   jg\Z;_!W  
  二战期间,PzKpfw IV型坦克还输出到匈牙利(52辆)、罗马尼亚(100辆)、保加利亚(46辆)、芬兰(15辆)、西班牙(20辆)以及克罗地亚等轴心国军队。1943年,少量的PzKpfw IV/G型坦克被输出到土耳其。从1941年到1943年,苏军缴获了大量的PzKpfw III型、PzKpfw IV型坦克以及StuG III型突击炮。其中一些被红军临时使用,另一些则被改装成突击炮,比如SU-76i、SG-122A。战后,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西班亚、叙利亚、约旦以及土耳其等国仍在使用IV号坦克,直至1967年。 Gq }U|Z  
W^] 3XJP  
;o 0&`b?  
oWC@w  
6Qy@UfB  
德军 PzKpfw VI“Tiger”坦克 YtfVD7m  
   h?;T7|^  
  是当参加1942年底的大规模战役时,PzKpfw VIE 虎是战场上最重也是威力最大的坦克.一时间,所有的盟军火炮对它都没有效,而他的大炮可以在最大射程内摧毁所有的盟军坦克。这使它很快获得了令人生畏的声誉.直到苏军的122毫米和152毫米炮的出现这种情况才结束.虎式坦克常常结成一队。PzKpfw VIE共生产了1354辆。 UmclTGn  
>w^YO25q  
4*cU<  
@>)r}b  
@vrV*!  
德军 Elefant 坦克歼击车 8W#heW\-]  
   NwG= <U*  
  “象”式坦克歼击车火力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却较差,而设计思想上的大胆创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歼击车确立了它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 jhg;%+KB  
d BJJZ^(  
e[ /dv)J  
U}PiY"S<  
V*iH}Y?^p  
德军 Hummel 自行榴弹炮 Vy938qX   
   !qN||m CH  
  1941年9月,德国陆军兵器部决定,新的自行榴弹炮尽量采用T Ⅲ/T Ⅳ上的零部件,并使战斗重量控制在23.5吨之内,由啊尔凯特公司负责研制,研制名称为”Ⅲ/Ⅳ型火炮搭载车“。阿尔凯特公司于1942年初正式开始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是认为在3/4号车上搭载150mm榴弹炮是很困难的。直到1942年7月,将leFH18型105mm榴弹炮装载2型轻型坦克上之后,才重新审视150mm榴弹炮的装车问题。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Ⅲ/T Ⅳ型坦克上装载150mm榴弹炮。这样。阿尔凯特公司在对地盘经过一番改造之后,终于在1942年10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后来,该车被命名为“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 2VJR$Pao  
w$`5g  
mM-8+H?~b  
nw<&3k(g}  
1PP $XJtyD  
德军 Marder II 坦克歼击车 $+3}po\  
   DFd%9*N  
  在入侵苏联以前,德国人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坦克歼击车,但这些产品的表现默默无闻。它们的反坦克战绩甚至比不上客串的III号突击炮。T34坦克的威胁使得德军迫切需要火力更猛的反坦克武器。在仿制T34失败后,德国人迅速找到了一个替代方法:将T34主炮或相似的长身管75mm炮装在自己的坦克底盘上,作为支援武器协同装甲部队作战。于是几种型号的Marder几乎在同时投入生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现有设备拼凑而成。MarderI,II的威力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0-90mm的装甲。Marder II / Sd.Kfz.132 在II型坦克底盘上加装经过改进以适应德国弹药的T34/76的76.2mm Pak 36(r) L/51 火炮。弹种与Pak40系列相同。1942年4月到1943年6月共生产了201辆。 ?Vdia:  
~;&m*2 |V  
o)2W`i&  
5wh|=**/  
2g>SHS@1>  
德军 Marder III 坦克歼击车 thvYL.U :  
Oms. e  
  Marder系列是二战德军最早大量装备的坦克歼击车,尽管它的产生有很大的应急的成分,而且作为过渡车型在1944年就停产,还是有近三千辆Marder系列装备了若干“装甲反坦克营”配属于坦克师和机械化师。更重要的,Marder系列确立了德国坦克歼击车的发展方向,并为建立相应的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q~vDz]\G  
5_z33,q2  
\,7}mdQSv  
CS=qj-(  
ykX/9y+-s  
德军 Sdkfz251 半履带车 _Gjk;|Sx<I  
*]VFvh  
  Sdkfz251装甲输送车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带式运输车底盘研制的,主要用来输送人员,1939年-1945年间在德军中服役,包括各种变型车在内,其生产量共1.6万辆。该车的战斗全重8.5t,被列为中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Sdkfz251系列装甲车在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了1939年8月德军对波兰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每一次军事行动。 p-/|mL  
[.S#rGYk  
p n.T~"%  
(3 #Cl 1]f  
*?Kr*]dnLl  
德军 Nashorn 坦克歼击车 PX n;C/  
   :E@3Vl#U  
  1942年2月,埃克特Alkett公司在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盘上装备了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设计定名为"Hornisse" (大黄蜂)。1942年晚些时候,这种车体还被用于“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编号Sd.Kfz.165)。 1944年早期,驾驶室前装甲板的布置在生产中有了变动,火炮也变为43/1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1 L/71),这样该车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型号。1944年2月24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种型号命名为"Nashorn"(犀牛)。尽管缺少装甲防护,二者都为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机动性。“大黄蜂”和“犀牛”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仅依靠帆布来遮蔽风雨,而且缺乏一挺车体机枪,通常一挺MG34或MG42机枪会配备在车体内以提供近战防御。从1943年2月到1945年3月,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设计、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制造的“大黄蜂”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产量很低,分别为20辆和474辆。最后它们逐渐被威力更大、防护更好的自行反坦克炮如Jagpanzer IV和Jagpanther所取代,但它们的战史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A0q|J/T  
y1bbILWej  
E7Y`|nT  
],J EBt  
j"|=C$Kn/  
德军 PzKpfw III 坦克 Gmq/3tw  
   , eZ1uBI?  
  PzKpfw III型坦克除了德军使用,还输出到其他的轴心国家军队,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斯洛伐克。在1943年之前,PzKpfw III型坦克可以说是德国最好的坦克之一,是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坦克。 ,;Hu=;  
nCj2N,mT  
D6G oa(!9d  
.NvQm]N0.  
H+ 0$tHi  
德军 PzKpfw T-34 747(r) 坦克 PUBWZ^63  
   W034N[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是苏制T-34坦克最大的非盟军用户。在1941年到1945年的东线战斗中,德军缴获了几百辆各种型号的T-34.据统计,到1945年3月为止,大约300辆T-34被用于战斗中。另外,退出现役的和在战场上缴获的损坏的T-34也经常作为在德军中服役的T-34, SU-85, SU-100和SU-122的零部件来源。同时直至1944年底,这些T-34也经常用于性能测试和作为射击训练的靶子。 3MY(<TGX  
[5MJwRM^!;  
NCk r /#!  
ZOQTINf  
/s[l-1zW  
德军 PzKpfw V “Panther”坦克 J<dVT xK12  
   NX/;+{  
  PzKpfw V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ey\jDr#O  
\a6^LD}B  
8$ma;U d  
7qg{v9|,  
I9 mvt e  
德军 PzKpfw VI Tiger II 坦克 lobGj8uxq  
   ?$6Y2  
  PzKpfw VI“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与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N%"Y  
qLT>Mz)$ %  
mqAWL:VvQ7  
Yl#Rib  
`^FGwx@  
德军 PzKpfw VIII Maus 超重型坦克 kMOpi =Z1  
   RQ'H$r.7g  
  PzKpfw Maus鼠式坦克是在希特勒本人的命令下于1942年开始研制的.它由电动马达驱动,动力由自带的柴油发动机提供. 两辆原形鼠式坦克于1943-1944年间生产.直到1945年,该坦克仍在测试中.但在战争末期,也被用于组织苏军的猛烈攻势.有一辆被保存在莫斯科郊外的博物馆中. YH%'t= <m  
jlBanGs?  
(''M{n  
oNU0 qZ5  
德军 Stug III 自行突击炮 F;l$.9?.s  
   r]l!WRn  
  德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有大约9500辆StuG III型系列自行突击炮参战,该种突击炮结构简单,机动性较好,有一定防护力,自身车身低矮不易被击中,是德军装备的一种相当优秀的自行突击炮。 lq>+~zX{  
mysetv&5  
OZTPOz.  
o;=l ^-  
CO2C{~Q5  
德军 Sturmpanzer IV Brummbaer突击炮 2GWMlI  
   JoN\]JL\,  
  “灰熊”的车体由奥地利的斯太尔-戴姆勒-布福公司的尼伯龙根工厂制造,战斗室由杜尔斯堡市的克虏伯公司埃森兵工厂制造,火炮来自捷克的斯柯达工厂。初期生产型由四人车组操纵而不是通常的五人,装填手还负责承担无线电操作员的工作。1944年1月,IV式突击炮正式获得了“灰熊Brummbaer”的命名。 ;r>snJ=M  
!\"5rNy  
n;$5Cq!v=  
#z2rzM@/:  
*WIj4G.d  
德军 Sturmtiger 重型突击炮 " 9^j.  
   }f8Uc+  
  “突击虎”的构想源自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苏军利用断壁残垣的地利给予德军重大杀伤,而普通火力很难有效杀伤其中的目标。受此教训,德国急需为参加巷战的重装步兵配置足以杀伤结构复杂建筑内敌人的火力支援车辆。起初构想为“突击虎”装备210毫米榴弹炮,但当时这种火炮并未制造出来。作为替代,德军使用了38厘米短管 Raketenwerfer 61 L/5.4 尾装填臼炮,弹药为短程(4600~6000米)高爆火箭弹。这种臼炮由莱茵钢铁-博尔西格(Rheinmetall-Borsig)从海军用380毫米反潜臼炮(火箭助推)研发而来。此外,安装在150毫米正面装甲上的一门7.92毫米MG34机枪提供“突击虎”近程防御。这种替代设计却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突击虎”能用一发火箭弹摧毁任何建筑或者其它目标。它的车体内的挂架能携带13发火箭弹(每枚345~351千克),还可以额外在发射器内携带另1枚。“突击虎”装备了一个手动起重机以供乘员装卸弹药。 fD07VBS yl  
00SbH$SU  
2cqI[t@0  
C0 /g1;p(  
b r^_'1  
`(f!*Ru@/z  
美军常用战车坦克: 3&[>u;Bp  
A Q+]|XYo_  
盟军 Comet 坦克 j|/]#@Yr  
o_D?t-XH  
  1945年初,Comet坦克开始装备英军第11装甲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师是唯一全部换装Comet坦克的师,而英军的其他装甲师只配有少量的Comet坦克,因而Comet坦克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坦克战。年初,该坦克被“百人队长”坦克取代。 9v }G{mQ#  
5K<5kHpvJ{  
7A\~)U @  
q|v(Edt|_[  
MwR 0@S}*  
盟军 Crusader 坦克 @1 U&UH  
   0LfU=X0#7  
  也称为VI型巡洋坦克,是由VI型"Covenanter"巡洋坦克发展而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著名英军坦克,共生产了5300余辆。Crusader巡洋坦克分为I,II,III三种型号,其中以Crusader II型巡洋坦克最为出名。Crusader巡洋坦克也参加了英军在北非战场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但是它的装甲还是太薄,1943年以后被淘汰。 NyVnA  
jGEt+\"/QJ  
m"fNK$_d  
^H2-RBE#  
-t2+|J*  
盟军 M3 Lee 中型坦克 g|<]B$yN#  
   :w<V  
  M3中型坦克在二战期间,除了装备美军,还装备了很多的盟国军队,如英国,加拿大和苏联。在北非战场上,英军凭借着M3,M4坦克击败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我国的解放战争中,我军也缴获很多美国提供给**军的M3中型坦克。 f"9q^  
e|p$d:#!  
\z$p%4`E@  
+AHUp)  
;IVDr:  
盟军 M3 Stuart 轻型坦克 Ka6,<C o  
   $T`<Qq-r  
  M3 Stuart轻型坦克由于具有一定的火力,较高的行驶速度和良好的越野性能,所以在二战期间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北非战场上,美英联军M3轻型坦克,M3中型坦克,M4中型坦克等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在远东,M3轻型坦克和M4坦克一起,在缅甸,菲律宾的战斗中,使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居于下风。二战后,玻利维亚,巴西和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军队仍在使用M3轻型坦克。 C#t'Y*  
hlJq-*6'  
5fm?Lxr&?  
NDs!a  
8}FzZ?DRy  
盟军 M4 中型坦克 sp5eVAd  
q@@T]V6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HVP"A3}KC  
OnF3lCmu  
&%s8L\?  
|ZCn`9hvn  
/qx0TDB  
盟军 M18 Hellcat 坦克歼击车 {iv<w8CU)  
   AjT%]9 V?  
  美军在二战期间使用过的坦克歼击车除了著名的M10和M36以外,就还有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M18的产量只有2507辆,它的优点在于速度较快。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上,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的名气远不及前面的M10以及M36响亮,它在美军对德军装甲部队的作战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美国在1943年7月开始生产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一直生产到1944年10月才停止生产。二战后不久M18 Hellcat就退出了美军现役。 $`wMX{  
O=$~O\}b  
1 29q`u;  
awOd_![c'  
~<k,#^"}X  
盟军 M24 Chaffee 轻型坦克 %_(H{y_!  
   o4%y>d)  
  M24坦克于1944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编入美军驻欧洲的先头部队,曾参加了莱茵河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军外,奥地利,法国,希腊,伊朗,伊拉克,日本,菲律宾,沙特,西班牙,巴基斯坦和乌拉圭等国的军队也使用M24轻型坦克。该坦克参加了朝鲜战争,印巴冲突等。美军中的M24轻型坦克于50年代由M41轻型坦克代替。现在仍有一些国家在使用M24轻型坦克。 gx&Tt  
GHsilba  
r ;xLP  
0MkSf*  
盟军 Matilda II 步兵坦克 FRS>KO=3  
   Q"t<3-"  
  英军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战役中使用的Matilda I坦克由于性能较差,抵挡不住德军的PzKpfw III型坦克为主的进攻而很快被淘汰,转而开始生产Matilda II型步兵坦克。 Matilda II步兵坦克的研制代号为A12,1939-1945年间在英军中服役。它是英军自始至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坦克。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第8集团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逐步被美制的M3和M4坦克所取代。 z%e8K(  
r4QxoaM  
~5 *5  
UQ+?\wi*  
XP1~d>j  
盟军 Sherman Firefly 坦克 rc/nFl 6#  
    -Y H<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提供给其盟国很多种坦克,其中给英国的最多。不过在英军中得到好评的就有M3 Grant和M4 Sherman这两种中型坦克。在英军中服役的M4 Sherman坦克被称为Sherman Firefly中型坦克,该坦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以及其后在法国和德国本土进行的一系列作战,直至德国投降。 QR Ei7@t  
Ci<ATho  
qOUqs'7/]  
*3&fqBg  
e89Xb;;w  
盟军 Valentine 步兵坦克 >2Jdq  
]6{*^4kX  
  Valentine步兵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其特点是装甲防护较好,但行驶速度较慢,主要用于协同步兵作战。该坦克由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于1938年开始研制,1940年5月交付首批车辆。到1944年初停产时,共生产了各种型号的Valentine坦克8275辆,其中加拿大生产了1420辆。该坦克于1941年在西非沙漠首次参战,其改进型一直使用到沙漠战结束。该坦克除装备英军外,还曾装备苏联,新西兰,和埃及等国军队。其中,苏军装备的2720辆,都用苏制的76.2mm火炮替换了原来的火炮。新西兰军队装备的这种坦克参加了太平洋战争。Valentine也有10多个型号的改进型,主要区别在武器和发动机。它的变型车有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加榴炮和坦克架桥车等。 qWx][D"  
Y;e,Gq`  
@EDs~ lPv  
raCi 8  
2con[!U  
盟军 Char B1-bis 坦克 =Apxdnz,  
   d ,Y#H0`  
  至1940年法国投降前一共生产了B1-bis坦克365辆,其中66辆装备第1,第2,第3,第4后备装甲师,57辆配给各独立连。德军也使用过缴获的法军B1-bis坦克,左图就是换上德军装甲部队标志的B1-bis坦克。法国人在1944年解放鲁瓦扬港时使用了少量的B1-bis坦克。 Z0*ljT5|  
:J :, m  
un=2}@ '  
*0|IXGr  
%^8^yZz  
盟军 Churchill MK.VII 步兵坦克 n#:N;T;\a  
}j^\(2  
  1939年9月,为取代“马蒂尔达”Ⅱ型,代号为A20的新型步兵坦克由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开始设计,次年6月制造出4辆A20样车。此时正值英法军队在西欧大陆全面溃败,面对德军以坦克集群为主力的闪电战,英国严重意识到了对新型坦克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A20已难以胜任对抗德国新型坦克的任务。为此,当年7月沃尔斯豪尔公司接受了研制A22步兵坦克的合同,并被要求一年内投入生产!1941年6月,首批生产型A22坦克共14辆交付英军,随即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被命名为“丘吉尔”步兵坦克。各型丘吉尔产量共达到5640辆,是战时英国产量最大的一种坦克。 5e}A@GyC  
.{=$!8|&I9  
CXO2N1~(J  
x#Q>J"g  
x)JOClLr  
盟军 Cromwell 坦克 ec gtUb8K  
   >A<bBK#  
  Cromwell巡洋坦克在英国坦克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承上启下”四字来加以概括。承上,说明它继承了英国巡洋坦克的特点;启下,说的是它是最后几种巡洋坦克之一。从次以后英国就不再生产巡洋坦克了。Cromwell坦克是根据英军参谋本部40年代初期制定的“重型巡洋坦克的战术技术要求”而研制的。1943年1月正式生产出第一批生产型坦克,并统一命名为Cromwell巡洋坦克。它一共有8种车型,在武器和性能上略有区别。 Cromwell巡洋坦克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是它装备部队的时间较晚,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火炮威力相对较弱,难以和德军的Panther坦克相对抗。尽管如此,在诺曼底战役及随后的进军中,该坦克和美国的M3,M4坦克协同作战,也为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u&9 r2R959  
.%^]9/4  
<7n4_RlF!  
K"0PTWt  
S3@ |Q\*r  
盟军 M26 Pershing 重型坦克 a?6a b+7#  
   v $7EvFS  
  M26 Pershing重型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 1集团军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 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 e8x&{L-_  
Qed.4R:o  
\igmv]G%  
n':!,a[  
gt ";2,;X  
盟军 M36 坦克歼击车 GQl$yZaK{  
Y= ]dvc  
  二战中期,美军从苏联情报人员那里获悉,德国人正在研制大威力、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虎”式坦克)。而美军原来的M10坦克歼击车的76.2mm火炮的威力已明显不足。为了能击穿“虎”式和“黑豹”式坦克的重装甲,急需增大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威力。为此,美国武器开发委员会下达了改进M10坦克歼击车的指示,不久,便生产出几种型号的坦克歼击车,包括T72、T70、T71坦克歼击车。其中T72和T70样车威力不足,只能算是过渡性车。真正为M36奠定基础的,是T71坦克歼击车。 ~{D[ >j][  
KMV=%o  
bg3"W,bv%  
+Ag!?T  
:Pg}Zz<  
Xu>r~^w=S  
苏军常用战车坦克: 7 As|Ns`  
q~5 9F@  
苏军 BT-7 快速坦克 OZIW_'Wm/  
   PmR~c,  
  BT7快速坦克是30年代苏联著名的坦克。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2辆克里斯蒂坦克,经广泛试验,由哈尔科夫工厂试制成功,称为BT-1快速坦克。BT坦克从BT-2起开始大量生产,并进行多次改进,先后生产了BT1型至BT7型多种快速坦克及多种变型车。其中BT-7于1934年提出设计,车体改为焊接装甲,同时增大装甲倾角,采用新设计的炮塔和新型发动机,性能明显增强,于1935年开始生产。BT-7的设计经验成功运用到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从T-34坦克身上明显可以看到BT-7的影子。 X5khCL Hi  
w,Lvt }  
Ezi-VGjr]  
T`9u!#mT=  
&E4 0* (C  
苏军 IS-1 重型坦克 ^m /oDB-  
    :Mcu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的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B-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 ?  BE6  
Hsihytdj  
"F}'~HWZp  
p<&Xd}]"^W  
v 0kqu  
苏军 IS-2 重型坦克 js8{]04y  
   b.@P%`@a.  
  IS-2重型坦克在1944年3月投入使用。加装了122毫米炮的IS系列取代了老式的KV系列。该坦克的主炮可以在1000米外击穿160毫米的钢板。而且常常把敌军的坦克炮打飞。该坦克的最大缺陷是只能携带28枚炮弹。 dTL5-@  
1=nUW":  
0z[dl Hi  
rC7``#5  
3"kd jOB  
苏军 IS-3 重型坦克 H>'>3]G  
`D":Q=:  
  IS-3重型坦克是IS-2的改进型。它在车身和炮塔上做了一些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战争结束前曾在柏林城外见过该坦克。一共生产了350辆。 9XHz-+bQ  
r 3M1e+'fc  
$F/EJ>  
cwuO[^S}  
M#4QQ} F.  
苏军 KV-1 重型坦克 a3VM '  
   (__yh^h:m  
  苏德战争初期,在苏军和德军的交战中,KV系列重型坦克对阻止德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列坦克机动性较差,火炮威力也显得不足,在二战后期终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3VUWX5K?  
*5wu   
#CnHf  
uU>wg*m  
AxZD-|.  
苏军 KV-2 重型坦克 shH~4<15  
   %\kOLE2`  
  1939年12月19日,苏联开始生产装备KV-1重型坦克。当时,KV-1坦克参加了苏芬战争,在那些战役中,苏联最高指挥部意识到需要加强KV-1坦克的火力以摧毁敌军的雕堡以及其他的防御工事。 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而损失的。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抛弃。1941年10月,KV-2坦克的生产被取消,苏联一共制造了334辆KV-2坦克。 wBInq~K_  
rx5B=M  
[Cb` {  
Wfz\ `y  
)' hH^(Yu  
苏军 T-28 中型坦克 .iQT5c  
   $&=p+  
  T-28中型坦克是前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于苏联红军,一直服役到1941年。1932年,普梯洛夫兵工厂制造出一辆中型坦克样车。该样车与英国“维克斯”MKⅢA6E1中型坦克相似。据说前苏联当时并未买到英国的这种坦克,而是通过间谍搞到这种坦克的设计资料。该样车的战斗全重17.3t,乘员6人,其他指标与设计要求相同。经试验后,军方要求增加其装甲厚度,并将火炮口径增大到76.2mm。样车经改进后,军方同意成批生产,并将它称为T-28中型坦克。 >^OC{~Az  
Hi yc#-4  
N~?{UOZd  
"&/]@)TPz  
;=9 >MS}  
苏军 T-34/76 坦克 )m&U#S _;  
8 :o<ry  
  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苏军仓促投入激战,大量的人员、装备被消灭掉。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骄傲的的德军突然发觉苏军投入了一种新型的战车,而德军现有的37mm和50mm反坦克炮根本就对付不了它,为此德军官兵死伤惨重,士气顿受打击!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方知道苏军投入战场的是T-34!无论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均比德军坦克都要优越的T-34! 1939年12月19日,在工程师们的努力下,苏联政府批准生产T-34型坦克。1940年9月,第一批生产型T-34在共产国际工厂即183厂组装完成。同年12月,183厂共生产了115辆T-34。除了183厂外,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负责生产T-34。截至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苏军共拥有1225辆T-34/1940/1941型坦克。到1942年底,一共生产了24,700辆T-34。从1940年到1945年,苏联一共生产了53,000辆T-34。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VR5Xar  
xEltwuDd?  
k`{@pt.  
7nVRn9Hn  
S8l1"/?aHE  
苏军 T-35 重型坦克 X/; p-KX  
AWjm~D-?  
  T-35重型坦克是苏联以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名字命名的N174机器制造厂设计的,1933年由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制造厂批量生产,1936年开始在苏联红军中列装,1939年停产。总计生产了数十辆,其中有的参加了苏德战争的早期战斗。 sjM;s{gy  
?6k}ii!c  
w]_zp?\^ }  
%+F"QI1~0  
t'~/$=9}  
苏军 T-60 坦克 >z%Q>(F  
-3&G"hfK  
  T-60使用的炮弹包括破片燃烧弹,钨芯穿甲弹等。后期开始使用次口径穿甲燃烧弹使其能在500m的距离上60度角击穿35mm的装甲。这使T-60坦克可以成功的对抗早期的德国坦克,比如Pz III型或者Pz IV型还有各种装甲车辆和一些轻装甲目标。T-60还装备了7.62mm DT坦克机枪。这种机枪和TNSh炮都可以拆卸下来单独作战。1942年一年里T-60的总产量是4164辆。1943年2月,在最后一批55辆T-60坦克被送上前线后,苏联停止T-60轻型坦克的生产。 P1U*g!  
{0@& OO:w  
>F@qpjoQE  
HJC(\\~  
=rd|0K"(r  
苏军 ISU-152 自行火炮 z*a8sr  
Jj= ;  
  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SU-152的成功使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决定再设计一种基于新型I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GKO,很快GKO批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ISU-152设计方案。 1TM~*<Jb  
O Lc}_  
]u-02g  
DS2)@  
zi'Jr)n  
苏军 SU-85 坦克歼击车 S/`%Q2za4  
 8*c3|  
  1943年9月,在强渡第聂伯河战役中首次使用了SU-85。良好的性能使其在苏军中十分受欢迎。1944年夏季攻势中,苏军装备SU-85的第1021自行火炮团摧毁了100多辆德军坦克。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的一名指挥官在报告中说:“新的坦克歼击车在整个战役中对我们的装甲部队进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敌军坦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它们拥有良好的装甲防护,装备的火炮可以远距离杀伤目标。同时,新的坦克歼击车在防御中也表现出色。”苏联一共制造了2329辆SU-85和315辆SU-85M。除了苏联红军装备以外,波兰,捷克的部队也装备了SU-85。 +'G0{;b  
D&ve15wL  
Ox#Q2W@Uy  
#"ftI7=42  
/R LI,.%  
苏军 SU-76 自行火炮 kJAn4I.l  
   9Q!b t  
  至1945年6月,SU-76共生产了14292辆,其中战争期间生产了其中的60%。改进的SU-76及时的装备了部队,但是由于它的一些不可靠性导致它在苏军前线乘员中口碑并不好,一些乘员呢称SU-76为“荡妇”。一开始,SU-76被编入混合的自行火炮团,任务是对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而反坦克任务则是那些大威力自行火炮的事情。1944年底,SU-76被编入轻型自行炮兵,每组16辆,隶属于标准的步兵师。SU-76携带的60发炮弹里面有一部分是穿甲弹,它的优点是低轮廓,高机动性,很低的地面压力使其能行驶在沼泽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协同步兵可以直接用火力摧毁碉堡和敌军加固的建筑物。战争后期该车也被大量使用在巷战中,但是其开放的上部结构往往一个手榴弹就可以杀死所有的乘员。反之,“装甲铁拳”这些反坦克的破甲弹对它的伤害效果却显著降低。到战争结束,苏联红军一共有119个轻自行火炮团和7个自行火炮旅装备了SU-76。 e8EfQ1 Ar  
tj*y)28-  
$f pq 3  
`$604+G  
]O TH"*j  
苏军 SU-76i 自行火炮 ;+I/I9~  
   BT_tOEL#  
  1943年4月3日,首辆SU-76i被送到自行火炮训练团。苏军坦克手对SU-76i评价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它只有一个舱口所以一旦SU-76i中弹燃烧,逃生就有问题。1943年八月,卡沙塔诺夫设计局准备改进SU-76i。SU-76i被用作训练车辆直至1945年底,之后SU-76i被正式宣布退役。 m3 ^/: <  
jDRe)bo4  
PU {uE[  
E"|4Y(G  
a P&D9%5  
苏军 SU-100 坦克歼击车 id?#TqD  
   '>k{tPi.  
  1944年中期,苏军发现反坦克武器的威力不足以对付德军的新式坦克,苏军坦克和反坦克炮都急需增强火力。1944年12月,一些苏军的自行火炮团和旅开始装备SU-100。1945年1月8日,SU-100首次在匈牙利参加战斗。SU-100在苏军中服役一直到70年代。二战后,SU-100在中东战争、安哥拉冲突中都被使用过。 ZL<MC~  
g2R@`./S  
fRvAKz|rL  
5 #]4YI;  
!'f3>W\   
苏军 SU-122 突击炮 T'#!~GpB  
   e/8z+H^H  
  1942年4月,苏联命令一些设计局开发一种装备122mm或者更大口径的突击炮。这项工作交由苏联坦克工业部负责。每个设计局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中Uralmash工厂首先拿出了U-35设计样车,第592号工厂则设计出SG-122(A)自行火炮。U-35装备122mm的M-30型榴弹炮,底盘采用了T-34坦克的底盘。而SG-122装备了相同的火炮,不过底盘却是基于缴获的德国StuG III突击炮。1942年7月,SG-122被通过准备进入生产,但是很快又被认为不便于维护而废弃了这个方案。U-35的前部装甲有45mm厚度,俯仰角为-3度到+26度,水平转角为左右各10度。引擎和传动系统为了节约制造经费没有改进。加装了一些外部油箱增加了最大行程。1942年12月,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后,GKO命令制造,并命名为SU-35突击炮。不久又被改名为SU-122。从1942年到1944年,苏联一共生产了1100辆SU-122突击炮。 A;J MV+2N  
>m'x8xB=  
=1oNZKBP  
5y}v{Ijt  
mF09U(ci  
苏军 SU-152 突击炮 oW$s xS  
   3p*-tBOO  
  面对德军新式的坦克,苏联开始研制一种名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该种自行火炮装备一门152mm ML-20型火炮。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 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它所使用的穿甲弹重量为48.78公斤,破甲弹重量为43.6公斤。尽管最初开发这种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对步兵实施近程火力支援,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反坦克歼击车来使用。1943年2月初,原型车KV-14的开发工作完工了。由于ML-20火炮后座力很大,所以该车没有采用坦克炮塔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安装火炮的隔舱。由于采用了复杂的装填方式,ML-20火炮每分钟的射速仅为2发。所有的KV-14突击炮都装备了10-RK-26型无线电以及TPU-3型内部通话机。它的底盘则是采用了仍在生产的KV-1s坦克的底盘。1943年2月14日,GKO批准KV-14突击炮正式生产装备部队,并重新命名为SU-152。1943年3月1日,切尔亚宾斯克开始批量生产SU-152。到1943年底,一共生产了704辆SU-152突击炮。 3S BZ>  
T}D<Sc  
= pIy  
s-W[ .r|  
-/D|]qqHm  
苏军 T-26 轻型坦克 D\~e&0*  
   rxO2js  
  在早期的苏联坦克中,T-26(西方称为T-26S)是比较有名的一种。1930年,原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在H巴雷科夫和C金兹鲍格工程师的领导下,参照从英国购买的“维克斯”坦克,经改进设计,制造出20辆类似的坦克,定名为TMM-1和TMM-2坦克。在和其他设计的T-19,T-20坦克一道进行对比试验后,1931年2月13日,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采用以“维克斯”坦克为基础设计的新坦克,并正式命名为T-26轻型坦克,从1932年起,以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为主的一批工厂开始大量生产T-26坦克。T-26轻型坦克一般被用来支援步兵,参加过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在中蒙边境上苏日哈拉哈河战斗,还参加过1939年的苏芬战争,一直被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它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缺点就是装甲防护较差,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和苏芬战争中损失较大,不过这也成为苏联以后研制BT-7快速坦克和T-34坦克的契机。 `aqrSH5^h  
o\`>c:.  
f&hwi:t  
kJ(A,s|  
XTeb9h)3  
苏军 ZIS-30 轻型坦克歼击车 {C^@Q"I  
   ; U`X 6d  
  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从1941年9月底开始服役。南方和西方前线的一些反坦克小队和20个坦克旅装备了这些车辆。有记录显示这些坦克歼击车又被称为57毫米ZIS-2反坦克炮。 这种新型的坦克歼击车获得了很大成功,这要归功于它那门良好的火炮(1941年到1942年期间,这种火炮可以从较远距离击穿任何德国坦克的装甲)。但是这种坦克歼击车存在以下缺点:1.开火时的稳定性很差(车辆发生振颤) 2.底盘过载3.燃料容量少4.备弹量小5.人员几乎没有防护6.没有电台。1942年夏,大多数坦克歼击车都损失掉了。一些是在战斗中被摧毁,一些是由于机械故障而被丢弃。 + q''y  
_J]2~b  
+jqj6O@Tjr  
'(#g1H3  
nW+YOX|+  
aj ~bt-cE  
XjE>k!=I  
二战中后期,美、英、苏等国组成的盟军,向法西斯德国发起了战略反攻。在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的一系列反攻作战中,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盟军轰炸机部队对敌共投弹210万吨,其中对日投弹51万吨,对德、意投弹59万吨,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l+y}4 k=/  
j}+5vB|0  
S*"u/b;  
在战略轰炸中,以美军的B—17、B—24、B—25、B—29轰炸机、英国的“惠灵顿”式、“兰彻斯特”式和苏联的伊尔—4式轰炸机最为有名。 jko"MfJ  
~JuKV&&}K  
B—17轰炸机是美国第一种成功的战略轰炸机的型号,它可以在高空进行雷达瞄准、实施精确轰炸。1934年8月8日,B—17轰炸机在波音公司开始研制,5年后投入批量生产。B—17是一种大型全金属结构、4发动机、高空远程战略轰炸机,可挂载5--8吨**。B—17轰炸机有A、B、C、D、E、F、G等多种型号的改进型,共生产了12731架,其中174架由英国空军使用。 .1QgK  
zQH]s?v  
[<wbbvXR  
Sg] J7;]  
=C f(B<u  
8V$3b?]  
从1944年开始,第20航空队的B—29轰炸机从印度和中国内地的基地起飞,对侵略亚洲的日军基地和日本国内的目标进行轰炸。第20航空队的实力从1944年11月的119架飞机,增加到1945年8月的986架(除去战损飞机)。 me\cLFw  
~SjZk|  
1945年8月6日和9日,B—29轰炸机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一颗原子弹。导致广岛7万多人死亡和7万多人受伤、长崎3万6千人死亡和4万多人受伤。这一次轰炸,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最为有意思的是,8月14日,日本正式投降的当天,美军出动了833架B—29等各型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彻底击溃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狂想。 eX2<}'W<  
plV7+?G  
pGIe=Um0W  
R< zG^m  
CiL94Nkd9  
}Uf<ZXW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为获得一种能与日本“零”式飞机匹敌的舰载战斗机,并能弥补刚刚投产的F4U在低空领域的一些缺陷,格鲁曼工厂奉命为美国海军研制F4F的后继型号F6F“地狱之猫”(亦译“泼妇”)舰载战斗机,F6F成为“猫”族飞机之第二代。 ^*^/]vM  
(D{Ys'{q  
  装R-2600-10发动机的原型一号机XF6F-1于1942年6月26日顺利试飞。后又试飞了XF6F-2,均因功率不足而达不到军方性能指标,XF6F-3果断换装1470千瓦的R-2800—10W型发动机,于7月30日试飞中,终于博得军方的首肯。 df=z F.5  
a}d6o;li  
  迫于战争形势之紧迫,F6F-3作为第一改型,在试飞前就先行奉命建立生产流水线,当首架出厂时,距F6F设计之开始日仅十四个月,创造研制战斗机的时间纪录。 0+b 0<  
ze'.Y%]  
  1943年8月31日,F6F-3初次参战,很快显示出她在速度、火力、生存性诸方面的优势,第一次成为“零”式飞机的克星。性能全面超越美国海军当时在役的F4F和F4U。1944年5月,生产线又让位给性能更好的F6F-5。 PK&2h,Cu+  
NNa1EXZ[  
Hh kN^S,  
fj 4^VXD  
3^.8.q(6  
F6F是在充分听取使用者意见之后,在F4F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再设计的产物,因此尽管两者外观存在不少近似之处,但F6F的机体扩大了60%,装甲与火力得到加强,发动机功率倍增,成为当时一种大功率大型单座单发舰载战斗机。 #^&jW  
}t>q9bZ9z  
  由于机头部分容纳了大直径空冷活塞发动机及一系列辅机与附件,使前机身显得十分粗大。机翼由F4F的中单翼改为合理的下单翼,面积扩大到31平方米,居舰载机之首,且可液压助力向后折叠。机腹设两个防弹橡皮油箱,小展弦比主翼两侧安装6挺考脱·布朗宁12.7毫米机枪,这种火力配备方式在F6F各改型中几乎一成不变。主机轮可向后扭转90度收入机翼,比F4F略胜一筹。后机身上方座舱盖之后的背脊向下斜削,成为F4F、F6F共有的特征。 qUf)j\7"Fn  
(\dK4JJ  
  F6F共有6大改型,总产量12274架。 |*,jU;NI  
L|^o7 1t|  
  作为专门对抗日本第一流零式飞机而设计的F6F飞机,并未辜负海军对她的种种期望,不仅研制是成功的,使用也是成功的。她的功率为“零”式的2倍,除垂直面机动和低空爬升性能外,其他性能,特别是抗中弹能力和对目标打击力度,均明显处于领先地位。F6F虽略嫌钝重,但坚固、耐用,故障少。 >!9h6BoGV  
=!ac7i\F  
  难怪F6F成为日本人心目中可怖的“格鲁曼宿敌”。 ^ft]b2i  
{$^SP7qV#>  
  F6F是二战中美国海军最佳战斗机。 mYNEz @  
6U,fz#<,}  
-)<m S  
m&R"2t_Z  
s6=YV0w(  
RP(/x+V  
前苏联IL-2强击机 4?/7 bc  
1938年,S.v.ILyushin提出了重型装甲强击机的设计概念。这一个概念的主要方面是: hN(L@0)  
%HSl)zEo>C  
1、双座,除了飞行员外还有一个无线电员兼后机枪射击手,使飞机在执行低空对地攻击时,可以和从后半部向飞机进攻的敌方战斗机战斗。 aEx(rLd+  
3D)b*fPc  
2、装备大口径机关炮。用于攻击敌方装甲目标、行军纵队、地面工事。 3SARr>HRyI  
.}9FEn 8  
3、飞机的主要部位,如座舱、发动机、冷却器、**舱均有装甲板保护,战场生存力较强。 ?Ay3u^X  
}r2[!gGd%|  
4、除了低空性能较好外,飞机也保留在3000米以下和敌方战斗机进行空战的能力。 1.R kIB  
S;A)C`X&  
按照这一概念,S.v.ILyushin设计了TsKB-55原型机,使用AM-35带增压器的1650hp的液冷发动机。1939年10月2日首飞。虽然原型机存在火力弱、航程短等缺点,其崭新的作战方式和强大的效能仍然给参观首飞试验的红军高级将领以深刻的印象,要求以BsH-2的编号继续生产10架,换装2门23mmPTB机关炮,供部队试用。 OCHm;  
gvnj&h.GV  
PMKb ]y  
K@@9:T$  
9DEh*%q  
.yVnw^gu  
[BBpQN.^q6  
在10架样机生产接近完成时,军方首脑伏罗希洛夫(国内战争的英雄,卫国战争中却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现代战争的低能儿)突然主观地命令飞机不需要设计后机枪射击手的位置,只保留单座;稍后,斯大林又命令将原型机改为高空远程轰炸机。屈从于命令,S.v.ILyushin将飞机改为TsKB-57,在1940年10月12日进行试飞。 $`vkw(;t)1  
dALK0U  
1941年2月召开的苏共17大,根据当时世界形势的险恶,做出增加苏联防御力量和增加防御预算的决定。TsKB-55的计划得以继续,不伦不类的TsKB-57下马。S.v.ILyushin在TsKB-55基础上进行折衷,取消后机枪射手位置,即TsKB-55P。TsKB-55P在获得IL-2的编号后于1941年3月开始批量生产,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种重装甲的强击机。 4VIg>EL*  
rF'R >/H  
卫国战争开始后,1941年7月1日IL-2在白俄罗斯贝尔齐纳河和Bobruysk地域首次参战,表现了强大的攻击效率和抗毁性。从此,IL-2成为红军对地攻击机的中坚,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军战士将IL-2称为“飞行坦克”,德军士兵惧怕IL-2攻击的强大威力,将IL-2称为“黑色死神”。 Q-zdJt  
gKL1c{BV  
和同时代的强击机不同,IL-2的装甲同时构成飞机承力结构的一部分,飞机变得非常坚固,而又不至于另外附加装甲板使飞机增重太多。飞机的装甲可以经受小口径枪弹、炮弹破片、榴散弹的直接命中,飞行员可以在目标区域上空从容地对目标进行多次攻击。在熟练的飞行员驾驶下,IL-2也可以和敌方战斗机进行空战,不过大多数飞行员的技术都达不到如此程度,不得不在战斗中进行学习,在付出血的代价后发展出一些有效的战术。 el'j&I  
k_3j '  
前期的IL-2没有后机枪射手,在德军战斗机攻击下损失严重。一些前线部队利用老式的R-5侦查机和其他老式飞机的机枪塔改装在IL-2上,增加飞机对后半球方向战斗机攻击的防御能力。从1942年起生产的IL-2全部增加后部机枪射手和机枪塔,即IL-2M型。 wk 02[  
3:|-#F*k{  
IL-2的后机枪射手是最危险的岗位,据资料记载:卫国战争期间,IL-2的后机枪射手平均执行7次任务后即阵亡,远远大于飞行员和飞机本身的损失率。随着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创造新战术,战争后期的损失率有所下降。1943年,只有2.8%的IL-2在执行任务时损失;尽管有50%的飞机在返航后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战伤,90%的都能在野战机场条件下修复。 Dw |3Z  
'1]7zWbW  
IL-2是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最优先生产的飞机,为保证它的生产,不少使用Mikulin AM系列液冷发动机的飞机都停产或改用气冷发动机,例如MIG-3和LaGG-3战斗机。各型IL-2一共生产36163架。 CW:gEm+  
=s'7$D}0.  
4^O w^7N?  
w{'2q^>6*  
2z98 3^  
n=`w9qajd  
前苏联La-7战斗机 F$*3@Y  
随着La-5FN的服役,苏联空军第一次有了性能超过德国空军Bf-109G的战斗机。但是如果不抓紧改进,德国空军更新的改型或新的战斗机性能不久就会超过La-5FN,更何况Fw-190的改进潜力还很大。La-5FN的改进余地已经不大,曾经设想加大飞机发动机的功率,但Shvetsov设计局认为ASh-82FN发动机不能再加大功率,如果装用ASh-71F大马力发动机,又会遇到发动机性能不稳定的难题。所以,提高La-5FN性能的唯一途径就是降低飞机的结构重量和进一步仔细地优化飞机的空气动力外形。 JJl7JwSTW  
"E>t, D  
1943年,苏联中央流体研究院在位于Zhukovsk巨大的T-104风洞中,用一架生产编号为“39210206”的La-5FN进行风洞试验(即“206”的来源)。根据试验结果,能提高飞机性能的改进项目有: e`sw*m5  
:HW>9nD.  
1、将原来由数个部件拼合的发动机罩改为整体设计,分上下两部分对合,使外形更光顺。 |5 xzl  
.^XH uN&  
2、调整机翼中段的长度。 kUHie   
" >6&+^BN'  
3、改变滑油冷却器空气进口、增压器空气进口、排气开口的设计位置。 p(7QAd4  
O}gX{_|6  
4、取消飞机表面增大阻力的凸出物,如无线电天线杆、地面起动车电源插口等。 0RyFv+  
DuF7HTN[K  
5、重新设计主起落架舱盖,将过去未完全覆盖的主轮完全覆盖。 -3mgza  
7Qh_8M  
M\yHUS6N  
@8"18HEp#  
 #[ :w  
U1Yo7nVf  
1943年12月16日到1944年2月10日,改进后的飞机进行了试飞,试验完全验证了风洞试验的计算和预测,在6150M的高空,虽然“206”比La-5FN重150KG,但最大速度却加快了64KM/H。 s#lto0b"8  
>QI~`MiI  
Lavochin领导的设计局根据“206”的成果对La-5FN进行了改进,除了在战斗机上必需保留的天线杆和起动插头外,进行了以下改进: 'XTs -=  
m1e b8yX  
1、木质机翼改为全属结构,结构重量有所减轻。 iMWW%@U^=  
f[qPG&  
2、按照“206”的设计,改变滑油冷却器、增压器空气进口,排气口的设计。 m4gU*?  
Z5>V{o  
3、装三门20mm B-20机关炮。 8U^D(jrz  
n(jjvLf  
1944年2月到3月进行试飞,试飞结果表示,虽然达不到“206”的速度,但仍然比La-5FN的速度快50-60KM/H,完全附合苏联最高统帅部的要求,决定以La-7的编号进行生产。 e d;"bb  
nC~fvyd<P  
La-7一在前线出现,德军能够和它对抗的飞机只有Fw-190和Fw Ta-152,但是这两种飞机的优异性能一般在5000M以上的高空作战时方能显出。在苏德战场,绝大部分空战都在4000M以下的空域发生(因为苏军的战斗机主要是掩护IL-2强击机或单独对德军地面部队进行攻击),在这种高度上结构简单、行动敏捷的La-5\La-7\Yak-3更为适用。 M7VID6J.  
/ Dw@d,&[  
La-7一共生产了5753架 Lht[g9  
ogeRYq,g  
9bEM#Hj  
(/fT]6(  
,QS'$n  
k ]bPI$  
bm}+}CJ@#0  
日本"Zero" 零式舰载战斗机 g9qC{x d  
A6M1 & zgPN8u  
8ath45G@  
1937年,“96”式舰载战斗机(Mitsubishi A5M Claude)刚进入日本海军服役,但日本海军已经着手研制A5M的后继机型了。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军以"12"试舰载战斗机的编号。向三菱重工和中岛飞机公司提交了研制说明书。 sPpS~wk*  
n4>cERf a  
1937年10月,吸取侵华战争的作战经验,日本海军又提出了“12”试舰载战斗机设计要求的修正方案。方案要求: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在4500M高度时应为500KM/H;能在3,5分钟内爬高到3200M高;用最大速度可续航1.5-2.0个小时,以巡航速度可以持续航行6-8小时;装2门20mm机炮和两挺7.7mm机枪;携带完善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导航仪;操纵性能至少不低于A5M。 9- G b"hr  
QV/";A3k  
中岛公司认为军方提出的各项条件过于苟刻,在1938年1月宣布退出设计竞争。三菱公司指定堀越二郎领导一个设计组完成这项设计工作。 lf8xL9v  
=xBT>h;  
堀越二郎领导的设计组设计了一种低单翼、全收放起落架的飞机。飞机座舱罩呈水滴型,视野极佳;使用Mitsubishi “吉星”14缸780马力气冷发动机(Ha31/13),驱动一副两叶变距螺旋桨。由于日本当时能选择的发动机的功率就在800马力左右,要使飞机航程远,速度快,机动性高,唯一的办法是降低飞机机体自身的重量。为了研制新型飞机,日本已经专门开发了特殊的含少量锰铬元素的铝合金(杜拉铝),这种合金的强度较普通铝合金高得多。堀越二郎大胆的使用这种新型材料,使飞机整体结构明显减重。设计的飞机基本达到了军方要求,在航程、爬升率、转弯半径方面尤其出类拔萃,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舰载战斗机。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减重使飞机未能在飞行员周围、油箱上安装必要的装甲;机翼结构强度的冗余度偏小;这就是该机的弱点。 hb! ln7  
J"bD\%  
1939年3月16日,首架原型机在三菱重工名古屋工厂完工,随即移交日本军方在日本陆军的Kagamigahara 基地进行试飞。4月1日,由试飞员Katsuzo Shima进行首次飞行。试飞非常成功,仅发现了存在机轮刹车液压系统效果差和飞行中飞机轻微颤动两个问题,在重新设计液压系统和将两叶螺旋桨改为三叶螺旋桨后,问题得到解决。 p!GZCf,   
bpMl =_  
9月14日,日本海军正式赋予该机A6M1舰载战斗机的编号。在首架原型机试飞的同时,三菱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二架飞机的装配,10月18日进行工厂试飞,一星期后交付海军进行试飞。 {{E jMBg{  
hrT%XJl  
3G&0Ciet  
A6M2 C|$L6n>DR6  
`Z8^+AMc  
A6M1的速度只有492KM/H,距日本海军要求的速度还差了一点,因此军方要求从第三架原型机后换装功率较大的Nakajima NK1C “繁荣”12发动机。更换发动机的飞机被命名为A6M2,1939年12月28日首飞。飞机性能大大超过军方的预计。1940年7月完成军方试验,7月31日被正式命名为海军“0”式舰载战斗机11型,简称“0”战。 \[T{M!s  
tE:X,Lt[  
7月12日日本海军已经迫不及待地将15架预生产型的“0”战装备日本海军第12联合航空团进行战斗试验。8月19日,12架“0”战从武汉起飞,掩护50架G3M2对重庆进行空袭。这次袭击未能和中国空军接战。9月13日,13架“0”式在重庆以东空域和27架中国空军的I-15、I-16混和机群遭遇。中国空军27架飞机被全部击落(也有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的说法),“0”战无一损失。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共有99架中国飞机被“0”战击落,“0”战仅有两架在地面事故里被焚毁。 f N0bIE Y  
cno;>[$  
在“0”战在中国出现后,当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的陈纳德曾向美国军方提出警告,还详细解释了P-40E飞机用什么办法可以击落“0”战。可惜这份本可以挽救许多美国飞行员生命的情报却被打入冷宫。西方对“0”战仍然一无所知。 \ 522,n`  
%uEtQh[  
从第65架飞机开始,飞机的机翼外段改为可以向内折叠,以符合航空母舰飞机升降机尺寸的要求,能折叠机翼的A6M2即“0”战21型。 -,/3"}<^78  
;>C9@S+  
1941年11月中岛飞机公司也开始制造“0”式。到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日本海军已经有“0”战400架,绝大多数是“0”战21型。珍珠港事件中,“0”战掩护B5N2和D3A1进攻,负责对美军机场、防空阵地等目标进行扫射和同美军飞机进行空战。在袭击**击落美军飞机4架,8架“0”战被地面炮火击落。 L *{QjH  
<~O}6HQ#  
`r]TA]D R  
i7f%^7!  
eKJ:?Lxv;  
y.fs,!|%@  
fM{1Os  
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84架“0”战掩护54架G4M1和54架G3M2从我国台湾省基地起飞,用平时训练的节油飞行方法达到“0”战航程的极限,对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进行袭击。虽然头一天珍珠港已经遭到袭击,驻菲律宾的美军仍然未对机场上的飞机进行疏散,仅有少量的飞机升空巡逻。袭击结果是15架美军飞机在空中被击落,50架飞机在地面被炸毁,驻菲律宾美军空中力量遭到重创。在菲律宾上空击落美军飞机的第一个日本飞行员是酒井三郎(后来成为日本第一号王牌飞行员),机型为P-40。两天后,酒井又击落了一架B-17。到12月13日,菲律宾上空已经没有美军飞机了。 !a4cjc(  
gV.f*E1C  
“0”战最辉煌的战绩是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空战中,200架“0”战在三个月内战胜了盟军由布雷斯特-339-布法罗、寇蒂斯-怀特CW-21BS、寇蒂斯Hawk75A-7、寇蒂斯P-40等飞机武装的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联合空军。1942年3月8日,荷兰驻军被迫投降。 C.HYS S  
a hwy_\  
随后,“0”战转战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与美军岸基的P-40和Bell P-39对抗,“空中眼镜蛇”在性能上不敌“0战(因此,P-39美军未大批装备,而是做为租借法案物资援助苏联)。 1$OVe4H1  
!3HsI| $<G  
盟军仅有的亮点是由陈纳德的”飞虎队“创造的。1941年12月20日日军轰炸昆明时“飞虎队”首次参战。“飞虎队”的飞行员在参战前就已经知道-40和“0”战在平飞速度上基本一致;但“0’战的机动性,特别是上升率和转弯半径远优于P-40,如果按传统的“咬尾”攻击法攻击“0‘式的话,一定会被“0”战反咬尾;只能利用P-40坚固的机体结构和优越的俯冲速度,先将飞机尽量爬高到占位高度,然后朝敌机编队高速俯冲,开火攻击,攻击完毕后不要改平,径直向低空俯冲,一般情况下“0”战无法跟踪。在1942年7月“飞虎队”改编为美军第14航空队时,已经击落敌机286架,自身损失飞行员13名。 IM$0#2\  
L"^.0*X/d  
1942年7月,按照西南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编号方法,“0”战被赋予Zeke的编号名。 }Eb]9c\  
gr\@sx?b  
1942年6月,日本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了攻击,意欲牵制美军,掩护日本对中途岛的袭击。6月3日,小贺忠义兵曹长驾驶一架A6M2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一个荒岛-阿库坦岛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小贺的脖子。5星期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贺。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两个洞外,几乎完好无损。 A: c]1  
:p&IX"Hh  
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缴获品。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寻找对付“0”战的办法和针对“0”战设计新型战斗机。 RnSm]}?  
|>@ -grs  
试飞证明,“0’战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4H[4m]I  
!^1[ s@1  
1、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速时用这两种飞机和“0”战进行“咬尾”缠斗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在高速时,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十分缓慢。 fPrb%  
{WKOJG+.  
2、机翼的冗余强度低,不能进行大过载长时间高速俯冲。在战斗中如果被“0”战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滚转,通常可以摆脱。 +l.|kkZ?  
H%cp^G  
3、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油箱也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很容易被击中起火。 qM*S*,s  
.d e  
A6M2进行的最后战役是1942年10月26日开始的圣克鲁斯战役。在此之后,A6M2被A6M3取代。替换下来的A6M2装备二线部队或作教练机。战争最后阶段中残留的A6M2被当成神风飞机使用。 V*~423  
*) }:l  
A6M2-K S"{GlRpd  
R|H[lbw  
1943年11月由在佐世保的日本海军第21兵工厂将A6M2改为双座教练型,生产了236架。另在日立公司的千叶飞机工厂生产272架。 QnP{$rT  
Y.9~Bo<<r  
A6M3"Hap" Me<du& T  
yP%o0n/"x  
1941年中期,使用1130hp Sakae“繁荣”21发动机的新型“0”战开始设计,该发动机使用双速增压器取代原有的单速增压器,长度较12型稍长,发动机后隔板后移,机身油箱的容量减少,发动机罩上缘增加了增压器空气进口。 mb~./.5F  
9iK&f\#5H  
1941年底首飞,被命名为“0”战32型。为简化制造和维护,取消了翼梢的可折叠翼段。平飞速度略有上升,机动性能则有所下降。 2x6<8J8v*  
Lb^(E-  
1942年春末,A6M3配备到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前线,准备参加计划中的对澳大利亚的入侵。由于翼梢改为直角,盟军情报部门曾以为是一种新的战斗机,给它起名为“Hap",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0“战的新型号,所以重新更名为Zeke-32. .c:)Qli  
mw Z'=H  
随着美军在瓜达康纳尔岛登陆,瓜岛失守,支援岛上日军作战的“0”战必需从560海里外的基地起飞。由于A6M3的航程不足,在瓜岛上空作战的时间稍长就难于返回基地,为此损失了相当数量的飞机。为了延长A6M3的航程,在机翼中增加了机翼油箱,原来取消的折叠翼尖又被恢复,虽然这种飞机仍然是A6M3,确另外改名为“0”战22型。22型是A6M3系列中生产量最大的改型。 >"bnpYSe  
[NZ-WU&&LP  
A6M4 ($:y\,5(9I  
a! ?.F_T9A  
1942年底、1943年初,美军的F4U“海盗”和P38“闪电”大量出现在太平洋战场。A6M2、A6M3和这些飞机比较起来在性能方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横须贺的海军第一兵工厂着手为A6M2换装新型带新型涡轮增压器的“Sakae"发动机。命名为A6M4,但试验还未完成即被A6M5所取代。 _lNC<7+#h  
 Db,= 2e  
A6M5 yFi6jN#~  
]DU61Z"v?b  
1942年秋天,P38战斗机在阿留申群岛和新几内亚前线参战;1943年2月13日,F4U战斗机又首次在对布干维尔岛的袭击战中出现。这些新型战斗机使”0“战很快就丧失了空中优势。 Wk,6) jS=}  
t5n2eOy~T  
当时的“0”战和美军飞机比较起来主要的弱点是机翼强度冗余量小,不能长时间、大速度俯冲,否则会空中解体。为了改进这一弱点,日本海军要求对“0”战进行改进,改进型即A6M5. )ZN(2z  
PC[cHgSYU  
为了改进工作,第904架“0”战(A6M3)从生产线上调出,由Mijiro Takahashi负责改进工作。此时堀越二郎正在忙于设计J2M陆基战斗机。改造主要是另行设计了飞机机翼,翼展有所缩短,结构强度有所加强。 Kny%QBoiw  
 'X|v+ ?  
1943年8月首飞。飞机重量虽然增加了大约200公斤,平飞速度却加大,俯冲速度达到660KM/H,基本符合军方要求。 363cuRP  
}/4 9T  
首批A6M51943年秋天投入前线,恰逢美国为对付“0”战的专用战斗机F6F“恶妇”开始装备。两种飞机在机动性上不相上下,但在结构坚固、装甲、火力等性能上,“层”战完全不是F6F的对手。 6I5o2i  
M`bL5J;  
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大海战中,108架A6M5掩护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进攻斯普鲁恩斯的58特遣舰队,在途中遭到F6F的截击,日本飞机被击落300余架,没有一架突破“恶妇”的屏护圈。这天被美军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从此,日本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袭击了。 /_HwifRQ  
LjC6?a_?l  
在日本本土防空作战时,有少量A6M5在飞行员座舱后以30度的上射角度固定安装一门机关炮对付B-29。A6M5也是日军神风攻击的主要飞机。 0w'|d@*wV  
`LE^:a:8,  
A6M5a o|+E+l9\  
;fj9 n-  
1944年3月生产。进一步加强机翼结构,使俯冲速度达到740KM/H;用射速更快的99-2MK-4机关炮取代MK-3。 2@4x"F]U;  
^aT;aP^l  
A6M5b 2 mSD"[%  
6QW<RXom  
增加座舱防弹玻璃、油箱及飞行员座椅装甲、油箱二氧化碳自动灭火器,1944年4月生产。 fPOEVmj<  
|&Au6 3  
A6M5c ^ ~, ndH{  
u2\+?`Ox  
马里亚纳之战的“0”战惨败,刺激了日本军方。日本军方感到确实需要一种先进的战斗机。但由于日本军方和飞机制造商长期盲目地相信“0”战是“万能战斗机”,未及时研制后继机型,正在研制的A7M还不能使用,造成日本先进舰载战斗机的后继无人。日本军方再次命令三菱公司对“0”战进一步改进,增强火力、装甲、和油箱容积,并具备携弹轰炸的能力。 bSY;[{Kl  
KCl &H  
三菱的Eitaro Sano领导了这次改型。增加了两门机翼装13.2mm机枪;取消了原来机身上的7.7mm机枪;在飞行员座椅后增加了装甲板;增加了座舱后机身内的30.8加仑油箱;机翼下增加空对空火箭发射架。 v8>!Gft  
 XL&hs+Y  
多次反复地改型,飞机增加重量已经达到Sakae系列发动机难于承受的地步,三菱拟用三菱“金星”62发动机。不知为什么,日本军方反对换装发动机,要求仍然使用Sakae发动机,同时又拒绝在Sakae发动机上加装甲醇喷注加力装置。 0FTRm2(  
Vk WO}  
1944年9月,A6M5c首飞,命名为“0’战52c型。预期的发动机功率不足使飞机性能令人失望。 Vj/fAHR`>'  
ckAsGF_B~!  
A6M5-K Et)9 20  
4uX,uEa  
1944年8月,海军佐世保兵工厂改装的双座教练型。 T6,V  
[4ee <J  
A6M6c rv`2*B  
9ptZVv=O  
A6M5c计划失败后,日本军方同意使用带甲醇喷射加力的Sakae31发动机,首飞在1944年底。此时的日本飞机工厂熟练的技术工人已经不多,加上美国飞机的反复轰炸,质量控制差,飞机的可靠性大幅度下降。Sakae31发动机也是仓促生产的产品,功率输出不稳定,加力装置性能不可靠,维修又非常复杂。A6M6c的产量很小,在实战中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 t18UDR{  
H/pcX j  
A6M7“俯冲轰炸机” ,;7`{Nab  
%8a=mQl1^  
1944年底,将“0”战机身下的副油箱去掉,可以挂一枚500公斤**;尾翼面积加大,适应高速俯冲的操纵要求;机翼中段加设一对77升副油箱;在机翼中增加两挺13.2mm机枪。正式命名为“0”战63型,1945年5月试飞。大部分被当成神风飞机使用。 8znj~7}#  
70duk:Ri0  
A6M8 @uoT{E[  
g%X&f_@  
“0”战的最后改型。主要是中岛公司拟停止生产Sakae系列发动机,日本军方不得已同意换装三菱MK8K/P“金星”62发动机(Ha-33/62)1560hp.为装新发动机,机身重新设计。1945年初完工,在日本青森进行了7次试飞。1945年5月25日批准以“0”战64型投入生产。日本海军订货6500架,但是此时已经接近日本投降,未能大批投产。 aN:HG)$@  
#jhQBb4?,  
各型“0”战一共生产104490架,是日本生产量最大的飞机。 ot]>}[  
v;Swo("  
g>UBZA4  
德国Fw190战斗机 Lr wINVa  
Fw1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斗机。由著名的飞机设计师Kurt.Tank主持设计。在整个第 8g.AT@ ,Q  
C?{D"f`[]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生产了20000余架。该机是决定德国空军战斗力和作战效率的重要因素。 Is<x31R  
IvFR <n  
Fw190计划来自两方面的需求。首先是德国空军加速扩大和德国空军部对今后战争的预测:在未来战争中需要不仅一种战斗机,仅依靠现有的Bf109,将不能保证在可预见的将来德国空军将具有领先的优势。 其次,根据情报分析,潜在对手的空军至少预研和装备了两种以上的现代化战斗机。所以,德国空军部拟定了新型战斗机研发的战技要求说明书,在1937年底下发到各飞机制造商。 >6XDX=JVI  
xnT3^ #-h  
在Kurt.Tank和Rudolf.Blaser领导下,一架使用星型气冷发动机、结构紧凑的小型战斗机设计完成。但是,在德国空军部中使用直列液冷发动机为战斗机最佳动力选择的观点占统治地位。官员们认为:装星型气冷发动机将使飞机的迎风面积加大而使飞行阻力加大;由于机头截面积大而使驾驶员在起飞和降落时视线不佳;当时世界上已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发的现代战斗机一般都是液冷发动机。由于这种偏见,Fw190计划被束之高阁,直到发生2个偶然的原因。 9jqO/_7R+  
6aRGG+H  
T.J`S(oI  
vJ~4D*(]l  
2rF?Q?$,B  
1、He100和He112飞机计划的受挫。He112Bs和He100D曾少量装备德国和罗马尼亚空军,He100D在装备时被重新命名为He113。不知道什么原因,德国试飞员中广泛流传着He113是“飞行员杀手”的说法,使He113的正式生产计划受挫。2、生产直列液冷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Junkers Daimler-Benz生产量无法满足所有飞机装备的要求。Daimler-Benz的发动机满足Bf109.Bf110飞机的需要已是问题。Junkers公司的Jumo-211发动机又必须首先保证生产He111. DL %S(l  
tSI& "-   
在这种情况下,Fw190计划被重新提起。1939年春,原型机Fw190V1出厂。新飞机是一架低单翼、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的飞机。装一台1550hp的BMW13918缸双排星型气冷发动机,比DB601或Jumo211大1/4。1939年6月1日,福克公司的首席试飞员Hans.Sander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证明飞机的速度在4000M高度时达595KM/h,操纵性能优异。但发动机有过热倾向,即使在座舱里温度也达到55度;座舱密封有问题,发动机废气漏进舱里,使Sander不得不代上氧气面罩已免窒息。随即,对飞机进行了改进,在发动机前增加了一个十叶片的冷却风扇,并加大发动机整流罩开口后问题基本解决。 NP$e-" 1  
+O&RBEa[  
7Nd*,DV_  
@X K>  
i^/eN  
1939年秋天。第二架原型机Fw190V2出厂,10月31日进行试飞。1940年1月25日,Fw190V2为戈林进行了飞行表演,给戈林留下深刻印象,随即下令生产40架Fw190A-0。在此期间,BMW公司发展了更高级的14缸气冷双排星型发动机BMW801,新发动机的直径和老发动机的直径相似,只是较长较重。 c]e`m6  
E]\D>[0O  
为使用新发动机,验证了原型机的结构可以承受;并把座舱后移,避免发动机高温和容纳侦查设备;座舱后移后容积减少,又不得不优化座舱设计等等。该进后的飞机即Fw190V5,于1940年初春试飞。 r >E\Cco  
Z@;jIH4 (  
试飞后又发现,更换发动机引起的增重,影响飞机的飞行特性。所以重新设计机翼,将机翼翼展加大到10.506M,机翼面积加大到18.30平方米。翼面积的增大,仅使飞机最大飞行速度降低了10KM/h,而飞行特性,尤其是爬升率有了长足进步。在Fw190V5的基础上,定型为Fw190A-0预生产型,从1940年10月开始生产。在此之后,Fw190边生产边改型,形成了Fw190系列飞机。 #NW Zk.S  
7[4_+Q:}  
Fw190系列共有“A”系列,含A1/U1,A2/U1.2,A3/U1.2.3.4.7,A4/U1.3.4.8, Akv(}!g  
ZGA)r0] P`  
A5/U1.2.3.4..8.9.10.11.12.13.14.15.16.17,A6/R1.2.3.6.7.8.11.12,A7,A8,A9。“F”系列,F1,F2,F3.F8/U1.2.3.4.5,F8/R1.3.13.14.15.16,F9.“G”系列,G1,G2,G3/R1.5,G8/R5等型号。 =d}gv6v2S  
^WmGo]<B_  
用途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长航程战斗机,侦察机,对地攻击机,鱼雷攻击机,舰导弹运载机等。 (QhG xuC  
*1\z^4=a]  
后期型已装备许多先进的武器系统:GM-1型加力系统;MW50加力系统;FuG125 Hermine无线电导航仪;FuG218 Neptune J3雷达;FuG16 ZY雷达;SG113 3管机关炮;SG117 7管机关炮;Rohrbloock 108 7管机关炮;Ruhrstabl X-4 空对空导弹;BV246滑翔导弹;装甲。 ESn6D@"  
C:rRK*  
Fw190和美军的P-51和英军的“喷火”后期型性能相当,在高空性能上还略胜一筹。进一步改进后,即形成Ta152(Fw190D)高性能战斗机,达到活塞式战斗机性能的极限。 C2CYIo k$&  
D~5yj&&T;  
t'dHCp}  
顶端 Posted: 2012-08-15 14:08 | [楼 主]
乌斯季诺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1
发帖: 5669
爱心: 934 点
金钱: 56450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6(小时)
注册时间:2012-07-14
最后登录:2021-07-23

 

不错的贴! q(PT'z  
我非常喜欢二战的苏联和德国装备。 WWs[]zr  
楼主不是说是“图文介绍”吗?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她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华约苏联版对外交流群(“ПартияЛенина-силанародная”列宁的党,人民的力量)招收志同道合的同志!
П.Л.С.Н-本部:209206045<重新开放>
顶端 Posted: 2012-08-15 14:35 | 1 楼
民族尊严
级别: 国家一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942
爱心: 172 点
金钱: 9434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5(小时)
注册时间:2008-02-10
最后登录:2017-01-07

 

德国的军工业水品在二战时是绝对领先的
对分裂主义,反动阶级就要实施专制!!!
顶端 Posted: 2012-08-15 16:53 | 2 楼
Ленина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特级国家二等参事


精华: 0
发帖: 2742
爱心: 377 点
金钱: 8474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157(小时)
注册时间:2012-01-11
最后登录:2016-08-22

 

图文?没看到图…………我这台神机是不是出问题了
Партия Ленина-сила народная。
列宁的党,人民的力量,把我们引向共产主义胜利!
顶端 Posted: 2012-08-16 08:51 | 3 楼
乌斯季诺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1
发帖: 5669
爱心: 934 点
金钱: 56450 卢布
好评度: 1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26(小时)
注册时间:2012-07-14
最后登录:2021-07-23

 

Quote:
引用第3楼Ленина于2012-08-16 08:51发表的  : BF|FW  
图文?没看到图…………我这台神机是不是出问题了
OBQ!0NM_b  
不是你神机的问题,是本来就无图。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伟大,我们的战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她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华约苏联版对外交流群(“ПартияЛенина-силанародная”列宁的党,人民的力量)招收志同道合的同志!
П.Л.С.Н-本部:209206045<重新开放>
顶端 Posted: 2012-08-16 08:59 | 4 楼
嗳猊吖
古巴共和国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团副主席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级别: 贵宾/顾问/元老


精华: 0
发帖: 1083
爱心: 141 点
金钱: 182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古巴共和国
在线时间:14(小时)
注册时间:2012-08-19
最后登录:2017-01-03

 

嗯,确实德国军工业水平不错
顶端 Posted: 2012-08-17 13:50 | 5 楼
xxf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主席团委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第一副部长兼捷尔任斯基警卫团团长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民德国家人民军中将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1606
爱心: 386 点
金钱: 16060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在线时间:121(小时)
注册时间:2009-05-01
最后登录:2024-06-28

 

德国工业发达呀!
顶端 Posted: 2013-07-14 13:56 | 6 楼
红新月人民党
苏共中央委员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总司令
十月革命勋章 第一枚红旗勋章 第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二枚劳动红旗勋章 第三枚劳动红旗勋章 苏联武装力量空军元帅
级别: 中央理事


精华: 0
发帖: 9716
爱心: 2392 点
金钱: 4947 卢布
好评度: 0 点
国籍门派: 苏联
在线时间:374(小时)
注册时间:2013-08-10
最后登录:2024-06-28

 

好详细,好遗憾(没有图片)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 斯大林

共产主义我信仰,帝国主义滚一旁;列宁主义是杆枪,人人都要握紧它!
顶端 Posted: 2013-08-20 11:34 | 7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Warsaw Pact BBS☆ 华约军事论坛 » 军事普及

Total 0.034693(s) query 6, Time now is:06-29 10:28, Gzip disabled
☆Warsaw Pact BBS☆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华约军事论坛☆ Corporation